锡价回暖创半年新高,长期供需格局影响价格走势
AI导读:
近期锡价再度上涨,创近半年新高。分析指出,市场强预期向好是主要原因,但供需双弱限制上涨动力。长期来看,矿料端供应偏紧及宏观经济回暖或带动锡价上移。
近期,大宗商品市场传来积极信号,锡价再度攀升,突破近半年新高,最高价位已跃升至每吨21万元以上。这一趋势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据业内分析人士透露,市场强预期向好是本次锡价回暖的主要推手。然而,在当前供需双弱的背景下,尽管锡价有所反弹,但上涨动力略显不足。长期来看,矿料端供应偏紧以及宏观经济层面的回暖趋势,或为锡价提供上行支撑。
锡价半年新高背后的市场逻辑
回顾2022年,锡价经历了先扬后抑的走势。年初时,锡价曾创下39万元/吨的高位,但随后一路下行,至10月份已跌至约15万元/吨,跌幅接近60%。然而,自11月份触底后,锡价开始反弹,并在近期成功收复21万元/吨的关口,创下半年来的新高。
业内人士指出,本轮锡价回暖主要得益于市场向好的强预期。然而,供需双弱的情况依然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锡价的上涨空间。一家云南锡贸易商表示,期货市场的上涨对现货中低端产品的影响有限,而高端锡材则因涨价导致出货量有所下降。
中信建投期货有色分析师张维鑫认为,去年11月份美元指数的下行是本轮锡价上涨的直接原因。同时,海外通胀相继见顶,回落激进的货币紧缩政策有望放缓;国内防疫政策优化,地产预计迎来修复性反弹。这些宏观层面的积极变化共同助推了锡价的回暖。
上海钢联稀贵金属事业部锡分析师丁文强也持相同观点。他指出,宏观层面市场的乐观情绪是推动本轮行情上涨最核心的原因。随着国内疫情管控的全面放松,市场对于明年消费复苏抱有期待,这种强预期进一步拉动了锡价的上行。
但分析师们对于短期锡价走势均持谨慎态度。丁文强表示,锡价的反弹更多体现在对未来消费复苏的预期上,而实际需求并未出现根本性的好转。在当前锡市供需双弱的格局下,预计近期价格走势将维持震荡,高位回落风险犹存。
方正中期期货在1月6日的锡年报中也指出,目前已经形成的供需双弱格局短期难以改变,但下半年随着需求端的好转有望扭转局面。
长期乐观预期与供应偏紧格局
对于锡价的长期走势,多家分析机构持较为乐观的态度。他们认为,在上游矿料供应有限的背景下,随着宏观经济层面的逐渐回暖,锡价重心或将上移。
锡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被广泛应用于电子信息、冶金化工、电器、建材、光伏、食品包装等领域。随着疫情对需求的抑制逐渐消散、消费电子行业触底回升以及光伏用锡的崛起,2023年全球锡需求将进一步抬升。
国泰君安期货在“2022亚洲锡业周”上发布的报告指出,各大相关企业总体上在产业链各环节对锡价观点较为乐观。绝大部分企业认为2023年价格重心将较2022年有所上移。广发期货在1月2日的锡年报中也预测,随着传统消费在地产回暖后有所复苏,半导体行业触底反弹,需求增长将带动明年锡价重心上移至24-25万元/吨左右。
然而,也有业内分析人士持谨慎态度。张维鑫指出,全球经济正滑向衰退将导致锡需求基本面走弱,预计2023年锡价格中枢将进一步下行。但下半年随着国内经济活动逐渐恢复,海外迎来短周期向好拐点,预计2023年第三季度之后全球经济形势将有所好转,需求回暖带动锡价反弹。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有市场声音认为上游锡矿料较为紧张制约下游生产。对此,行业龙头锡业股份证券部回应称,目前自产原料占30%,外购占70%,能满足自身生产需求。同时,下游订单方面也有客户年底补仓囤货,与平时相比稍有增加。
数据来源:广发期货
(文章来源:财联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