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期货价格走势分析:关税影响与供需展望
AI导读:
本文分析了上周以来豆粕期货价格的先扬后抑走势,探讨了关税政策、贸易摩擦、USDA供需报告及国内大豆供应对豆粕期货市场的影响,并展望了后市走势。
上周以来,国内豆粕期货价格呈现先扬后抑走势。受关税政策影响,豆粕期货价格一度冲高。然而,市场情绪逐渐平复后,4月9日豆粕期货价格开始回调,但仍维持高位震荡。截至4月14日,豆粕期货主力2509合约价格在3100元/吨左右。
贸易摩擦影响边际减弱
近年来,美国关税政策频繁调整,导致国内市场对进口大豆供应的担忧加剧。但自2018年起,通过多元化进口、抛储及产业链调整,国内对美豆的依赖已显著减弱。2024年,巴西大豆在中国进口大豆中的占比超过70%。据美国农业部出口销售报告显示,截至4月3日当周,美国对中国销售2024/2025年度大豆14.1万吨,同比减少,为近十年同期相对低位。
从大豆供应角度看,本轮关税博弈主要影响供应预期及巴西大豆价格。但关税加征幅度超出预期后,其边际影响逐渐减弱。
USDA供需报告影响有限
4月10日发布的USDA供需报告对美豆及国内豆粕期货市场影响有限。报告维持美国大豆产量预期不变,压榨量调高,出口预期维持不变,期末库存调低。同时,全球大豆供应充足的预期也未改变。南美大豆产量维持不变,巴西和阿根廷大豆产量保持稳定。
在贸易摩擦背景下,市场更关注5月USDA供需报告对新作大豆的供需预期。此前种植意向报告调低美豆新作种植面积,使得天气因素成为关注焦点。
国内豆粕供应预期宽松
4月以来,国内豆粕市场供应呈现“紧现实、松预期”格局。随着南美大豆集中上市,预计二季度进口大豆大量到港。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至4月8日,我国已采购5月船期大豆900万吨,后续船期大豆采购量也较大。预计4—6月进口大豆到港量分别增加,二季度国内大豆供应将转向宽松。
近期大风天气影响了部分油厂的卸货和生产进度,但对豆粕市场整体影响有限。国内大豆库存充足,且后续进口大豆到港量较大。
从需求端看,贸易摩擦升级后,豆粕市场情绪回暖,远月豆粕价格看涨情绪较浓。下游饲料企业采购积极性增加,豆粕现货和远月成交量上升。
总结和展望
综合来看,豆粕后市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短期贸易关系仍是关注焦点,不确定性将扰动市场。基本面方面,美豆播种季即将到来,新作种植面积大幅调低,价格波动对产区天气敏感程度加强。同时,中国对巴西大豆的进口预期增加,需关注巴西大豆估值变化。国内方面,二季度供应趋松,现货价格上方压力犹存。预计豆粕期货仍将维持高位震荡走势。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