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市场低迷,多家航运企业宣布3月运价上调
AI导读:
航运市场低迷,部分航线运价跌幅过半。多家航运企业宣布3月运价上调,但业内普遍认为市场需求疲软,运价或继续下跌。集运指数欧线期货持续上涨,但运价期货指数不能等同于市场实际运费。
本报记者孙丽朝北京报道
“春节之后,因货源紧张,运价持续下滑,部分航线运价跌幅超过50%。”上海一家国际货运公司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透露。
2月14日,上海航交所公布的上海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为1758.82点,环比下跌7.3%,已连续五周走低,较1月初下滑近30%。
面对航运市场低迷,集装箱航运巨头纷纷采取停航、减班等措施以支撑运价。近期,马士基、达飞、赫伯罗特等航运企业宣布上调3月部分航线集装箱运价。然而,业内普遍认为,当前正值航运淡季,市场需求疲软,此次调价将面临较大阻力,短期内运价或继续下跌。
多家航运企业宣布3月运价上调
自2月12日起,地中海航运(MSC)、马士基、达飞、赫伯罗特等航运巨头相继发布3月集装箱运价上涨通知,涨幅从100至200美元不等,部分航线涨幅超过1000美元,涉及欧地、北美、非洲、印度等多条航线。
2月13日,马士基宣布,自2025年3月3日起,将调整远东至北欧和地中海地区的运费,FAK费率最高可达每40英尺柜6200美元。据查询,马士基承运的上海至鹿特丹航线,2月下旬40英尺集装箱报价为2291美元,而3月6日已涨至4000美元。
地中海航运也宣布,自3月1日起,从远东港口至地中海港口及黑海港口的费率将上调。其中,远东至西地中海的FAK费率由3200美元/TEU上调至3650美元/TEU;大柜费率由4600美元上涨至5200美元。
上述上海国际货运公司人士表示,目前航运企业只是“喊涨”,运价能否真正上涨还需看3月的实际货量及市场需求。若需求无法支撑运价上涨,航运企业或将放弃涨价,但通常不会公开发布通知,而是私下告知客户当期运价。
壹航运创始人兼CEO钟哲超也表示,航运企业发布涨价通知并不代表运价最终会上涨,只是基于市场预期及提前告知的流程需要。运费能否如期上涨,主要取决于市场需求和货量的恢复情况。
为提振市场,多家航运企业增加停航、减班以支撑运价。据德鲁里发布的集运周报显示,从2025年2月17日至3月23日,主要东西向主航线已宣布取消51个航次,占总计划的7%。
同时,集运指数欧线期货(EC)持续上涨,截至2月19日收盘,EC2504收于2084.4点,较今年1月低点累计涨幅超79%。但钟哲超指出,运价期货指数更多反映资本市场对未来运费的预期,不能等同于市场实际运费。
部分航线运价跌幅过半
在航运企业“喊涨”的同时,实际交易运价已持续下跌一个多月。上海航交所2月14日发布的运价指数显示,较上期下跌7.3%,连续五周下跌,较1月初下跌约29.79%。
钟哲超表示,上海航交所公布的运价数据通常滞后于一线市场实际运费,但比运价期货指数更能反映市场实际情况。
德鲁里周报也显示,尽管停航规模持续扩大,海运运价仍延续下行趋势。此轮下跌主要由农历新年后的传统淡季所致,市场需求周期性收缩。虽然停航班次增加,但实际运力调整仍难以抵消需求疲软带来的压力。
钟哲超提醒,尽管近期运价大幅下滑,但受红海危机等因素影响,与历史数据相比,当前运价仍处于相对高位。
对于未来市场运价,钟哲超表示,每年2至4月都是航运低迷期。今年最大的变量是特朗普关税政策。若美国新关税政策引发抢货潮,运价有望在4月前上涨;否则,未来短期内运价可能继续探底,整体市场不容乐观。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