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芝商所宣布将于2025年3月14日正式下架四个贵金属合约,此举旨在降低风险,集中资源提升主力合约竞争力。全球贵金属定价体系展现多元分层特征,芝商所调整顺应贵金属定价机制变化。

  期货日报网讯(记者赵彬)全球贵金属市场定价体系如何运作?衍生工具合约又具有哪些独特特点?近期,芝商所的一则新闻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芝商所近日宣布,将于2025年3月14日正式下架四个贵金属合约,包括一公斤黄金期货、伦敦现货黄金期货、伦敦现货白银期货及已清算的场外伦敦黄金远期合约,这些合约均与伦敦金银市场协会(LBMA)的现货定盘价挂钩。

  此次下架的直接原因是这些合约交易量持续低迷,持仓量为零,市场参与度严重不足。尽管这些合约曾对市场产生积极影响,但近年来随着市场环境变化和投资者需求转移,其交易活跃度和市场影响力已大幅下降。

  芝商所强调,此举旨在降低风险,集中资源提升主力合约竞争力,确保交易所长期稳健发展。

  那么,全球贵金属市场的定价体系究竟是怎样的呢?

  目前,全球贵金属定价基准主要包括LBMA现货定盘价和COMEX期货价格。亚太地区以上海黄金价格为市场熟知,包括上海期货交易所的期货价格和上海黄金交易所的现货价格。交易所的衍生品合约主要分为挂钩LBMA的期货合约和不挂钩LBMA的期货合约,如COMEX的主流贵金属期货合约,而本次下架的是挂钩LBMA的期货合约。

  贵金属产品——黄金、白银、铂金和钯金的价格仍主要依赖于每日两次的伦敦现货市场定盘价(白银为每日定盘价)及期货交易所的交易定价。

  现代贵金属定价体系展现出显著的多元分层特征。COMEX黄金期货与LBMA现货价通过套利机制紧密相连,共同塑造全球贵金属价格基准。同时,上海黄金交易所推出的“上海金”定盘价及上期所的贵金属期货价格,不仅体现了亚洲市场对定价权的争夺,也丰富了全球贵金属定价体系的层次。

  尽管期货市场高流动性对报价机构形成一定压制,但实物升贴水评估仍满足市场细分需求,显示出贵金属定价体系中不同层面和维度的活跃与互动。

  此外,新兴挑战者如加密货币,特别是比特币等被部分投资者视为“数字黄金”,虽未直接冲击传统定价体系,但分流了部分避险资金,展现了贵金属领域新的投资趋势。去中心化金融(DeFi)领域也在积极探索链上贵金属定价,如推出黄金锚定代币,为贵金属定价体系增添更多变数。

  芝商所对贵金属合约的调整,是顺应贵金属定价机制变化的有益举措。对此,您有何看法?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