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大商所近年来优化交割制度,通过“一品一策”推动期货市场制度贴合现货实际和产业需求,引入集团交割、自报升贴水业务、协议交收等创新举措,提升交割效率,降低交割成本,同时扩大交割资源,强化科技赋能,促进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

 

交割是联系期现货市场的纽带,是维护期货市场平稳运行和促进市场功能发挥的关键所在。近年来,大商所深入跟踪产业变化,推行“一品一策”交割制度优化,注重市场机制作用,推动期货市场制度贴合现货实际和产业需求,为产业企业参与期货市场提供更好制度环境,促进了市场功能发挥和产业参与度提升,夯实了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借“市”而进,优化交割制度

 玉米是徐州贵柳恒杰牧业有限公司使用量最大的原料,该企业长期关注并参与玉米期货。以往,贵柳恒杰牧业需到东北接货,而在徐州市的维维食品饮料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大商所首家玉米集团交割仓库非东北地区分库后,企业心愿得偿。总经理宋幸福表示:“现在通过集团交割,在家门口就能接货,非常方便。”

 集团交割是大商所交割库管理创新,通过选择管理规范的大型企业为集团库,授权其分库办理交割业务,纳入更多产销区,便利产业客户就近交割,降低交割成本,提高交割效率。自2017年玉米品种首次推出集团交割,大商所已在10个品种上引入该制度,截至2024年11月底,共有30家集团交割仓库,87家分库。

 业内人士指出,对产销区分布广、现货购销分散的品种,集团交割大有可为。生猪期货采用活体交割,买方在远距交割库接货后续处理不便,而集团交割实现了就近交割,99%以上交割在集团库完成。

 大商所引入集团库自报升贴水业务,是完善交割制度的又一创新,解决大宗商品区域价差不稳定给期货市场升贴水设置带来的难题。自2018年玉米集团交割库自报升贴水业务开展以来,现已扩展至焦煤品种。

 协议交收是大商所制度设计引入市场机制的重要举措,买卖双方协商确定交收细节,满足个性化需求。2023年4月,厦门建发矿业与杭州热联集团通过协议交收完成铁矿石期货交割。

 作为期货市场标准化制度补充,协议交收机制通过市场化方式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扩大期货服务覆盖面,提高交割资源配置效率。

 顺“市”而为,扩大交割资源

 期货品种交割区域覆盖主要产区、销区及贸易集散地。大商所顺应市场变化,通过扩大交割区域、增设交割库等方式,扩充交割资源。截至2024年11月底,共有交割库583家,较2023年底增加42家。

 苯乙烯期货上市五年来,大商所根据市场供需变化,扩展交割区域,覆盖全国近九成苯乙烯产销量,提高产业企业参与度,有效缓解库容压力。

 焦煤期货标准品定位由进口煤调整为国产煤,基准交割区域调整为山西主产区,贴合现货市场实际,服务产业发展。

 大商所根据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变化,调整指定厂库标准仓单最大量,满足产业客户交割需求。中储粮镇江粮油有限公司豆粕期货标准仓单最大量扩大至60000吨,助力豆粕期现价格回归。

 乘“市”而上,强化科技赋能

 伴随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大商所深化“数字大商所”建设,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业务融合。2023年优化移动交割App,提升交割在线办理效率50%以上,支持生猪期货交割。2023年10月底,数字仓单系统投入使用,优化仓单管理等功能,提升业务流转效率。2024年10月,大商所对外门户上线试运行,覆盖七大业务模块,便利产业客户参与交割业务。

 目前,许多交割库实现电子化交割业务办理,交易所和仓库实时监控交割货物流转,使交割流程更规范、透明和安全。

 金瑞期货相关负责人表示,期货交割库连接期现市场,与大宗商品各环节相关联。交割业务体系完善,数字化、智能化含量提升,有利于规范交割库管理,降低管理成本,提升交割业务质效。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