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绿色公司债券、绿色主题基金及绿色低碳类期货品种不断涌现,资本市场服务绿色发展成效显著。随着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完善,市场对相关企业认可度提高,吸引更多资金支持。ESG信息披露从选择题变为必答题,推动绿色产业估值重塑。

  绿色公司债券发展势头强劲,试点以来累计发行约8700亿元,碳中和债券、低碳转型债券、蓝色债券等创新品种不断涌现;绿色主题基金快速发展,截至2024年底已有350只、3100余亿元,涉及ESG、低碳、新能源、气候变化等主题,涵盖股票、债券等大类资产;低硫燃料油、工业硅碳酸锂等绿色低碳类期货品种相继上市,受到实体企业欢迎。多维度数据展现了资本市场服务绿色发展的举措和成效,绿色金融产品不断涌现。

  业内人士认为,《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瞄准绿色金融需求,提出不少更具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政策举措。随着资本市场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不断完善、资本市场绿色金融产品持续增多,市场对新能源、环保、高效储能、碳交易相关企业的认可度将进一步提高,将吸引更多资金支持绿色产业,ESG投资逻辑也会得到强化,从而加快绿色产业估值重塑。

  完善标准,ESG信披变为“必答题”。从《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发布到《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出炉,从国企到民企,从政策框架到市场实践……随着相关披露标准日渐完善,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日常经营活动,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从“选择题”变为“必答题”。

  权威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有2200余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3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或社会责任报告,近三年披露家数年均增长20%。其中,超1000家上市公司不同程度披露了碳排放量情况,近三年披露家数年均增长超50%;超过40%的公司建立相应治理架构、搭建制度体系,从内部治理层面筑牢可持续发展根基,识别并披露了重要性议题分析过程的公司占比超60%。

  2025年这一趋势或进一步凸显,预计在2024年年报披露季,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将加入可持续信息披露队列。例如,安泰科技2月14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透露,公司将于3月28日发布《安泰科技2024年度ESG报告》。三峡能源等公司早前发布了2024年度ESG报告制作相关服务直接采购公示。此外,还有多家上市公司发布了ESG报告鉴证服务供应商采购公告。

  “绿色金融信息披露要求增强,将促使企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提升透明度,资金会更加青睐符合绿色金融标准的公司,利好龙头企业。”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杨超表示。

  在安永金融服务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主管合伙人许旭明看来,“研究加强可持续评级、鉴证体系建设,健全监管机制”有利于提升市场信息透明度与公信力,有利于强化监管与风险防控,有利于与国际规则接轨。

  突围“标准”,统一绿色金融“度量衡”。标准体系是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如何更好地完善资本市场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也是当前市场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统一绿色金融“度量衡”,持续优化绿色债券标准、研究制定绿色股票标准等举措有望迎来新进展。

  推动绿色金融标准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破除跨境绿色投资壁垒至关重要。参与标准制定,提前理解全球标准的原则并提出自己的主张,可以改变“别人出卷子,中国企业被动答题”的状况。

  丰富产品,引导更多资源向“绿”集聚。在产品端,资本市场服务绿色金融将大有可为。《实施意见》提出,推出更多绿色主题公募基金;鼓励绿色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发展;稳妥有序推进碳期货市场建设和碳排放权期货研发上市。

  未来绿色主题公募基金产品类型有望进一步丰富。中航基金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表示,绿色、“双碳”将成为公募基金新一轮主题型和指数化投资浪潮的重点领域。

  碳期货市场建设和碳排放权期货研发上市有望稳妥有序推进。刘涛认为,碳期货市场的建设必须重视风险防范,有序稳步推进。

  中信证券宏观与政策首席分析师杨帆表示,《实施意见》要求研发更多绿色期货期权品种,预计碳期货、碳排放期权、电力期货、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商品期货等将稳步上市。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