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钢产量回升,行业需求存改善预期
AI导读:
自9月中旬以来,钢厂利润维持高位,带动粗钢日均产量回升。10月下旬重点企业钢铁产量旬报显示,粗钢、生铁、钢材产量均环比增长。尽管现实需求仍偏差,但部分行业需求已有改善,四季度钢材价格上下空间均存不确定性。
自9月中旬以来,随着钢厂利润的持续维持高位,生铁与粗钢的日均产量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回升态势。步入10月,钢材的利润水平依然高企,钢厂的复产步伐也未停歇。
粗钢产量再度攀高
11月5日,中钢协发布的10月下旬重点企业钢铁产量旬报显示,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共生产粗钢2302万吨,平均日产达到209.3万吨,环比增长1.0%;生铁产量为2073万吨,平均日产188.5万吨,环比增长1.2%;钢材产量为2331万吨,平均日产为211.9万吨,环比增长5.6%。据此估算,本旬全国日产粗钢为266万吨,环比增长1.0%,日产生铁为228万吨,环比增长1.2%,日产钢材为392万吨,环比增长1.50%。总体来看,粗钢产量呈现稳步回升的趋势。
从用废钢日耗和铁水日均产量的粗略测算结果来看,1至10月粗钢产量累计同比下降4.3%,其中8至10月的降幅分别为9.5%、12%和3.6%。然而,自9月底以来,钢厂加速复产,至11月初已接近去年同期的生产水平。回顾历史,上一次粗钢产量同比转正发生在5月和6月上旬,当时粗钢产量累计同比增加0.36%,增幅为正维持了6周,单周增幅最高峰达到2.19%。此次粗钢产量的回升,是否会再次引发市场的负反馈,值得密切关注。
粗钢产量于10月中旬见顶并维持至今,期间负反馈声音不断。从时间上来看,上次粗钢产量见顶和价格见顶相隔半个月,与本次相近。而从生产利润角度来看,10月底华东螺纹钢、热卷利润最高时分别达到300元/吨和200元/吨,截至11月6日二者利润仍有235元/吨和144元/吨,本次利润高度超过上一次负反馈发生之初。因此,从历史数据来看,粗钢供给端似乎已经满足了再次发生负反馈的条件。
行业需求有望改善
尽管现实需求仍存在一定偏差,但根据测算,1至10月粗钢需求累计同比下降3.9%,其中8至10月的降幅分别为7.1%、8.9%和2.9%。相较于上一次负反馈发生时5至7月粗钢需求降幅分别为0.6%、2.7%和1.6%,本次需求降幅有所扩大。然而,自9月底以来,粗钢表观需求量快速恢复,11月初当周粗钢表观需求量降幅收窄至1.9%,但仍高于当周产量降幅。
回顾上一轮负反馈的发生过程,今年下半年国内外需求经历了一波共振下行,负反馈发生之初库存和价格均在相对高位。在国内方面,基建投资增速(不含电力)自4月录得6%的增速后逐月回落,截至9月底已降至4.1%;地产投资自2月录得-9%的增速后也逐月回落,并在5月以后稳定在-10.1%附近,9月仍为-10.1%;制造业投资在3月录得9.9%的增速后,在9月逐月降至9.2%。此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自年初以来也逐月回落。由于内需回落,下游企业主动去原料库存,贸易商也采取清库策略。
在库存方面,钢材价格下跌之初,钢厂仍有利润,减产不多,各环节对未来仍抱有一定期待,因此仍有持货意愿。然而,随着弱预期带来第一波价格下行,以及价格和需求的持续下行,各环节开始主动去库存,钢厂也陷入亏损,减产开始增多,现实端进入负反馈。截至10月下旬,重点统计钢铁企业的钢材库存量为1364万吨,较10月上旬减少182万吨,降幅为11.8%,但仍较年初增加128万吨,增幅为10.4%。
在价格方面,5月底螺纹钢、热卷全国均价都在3850元/吨附近,而目前二者分别为3585元/吨和3592元/吨,较前期下跌了7%。展望未来,随着国内外政策的同步见底以及部分行业需求的改善(如汽车和家电),钢材市场的基本面或将发生一定变化。然而,总需求依然偏弱,内需实质性的改善还需政策持续发力。相较上轮负反馈,目前钢材基本面有相似之处(产量和需求),也有不同之处(库存、预期、政策),因此不能简单类比。弱现实决定了钢材价格上行空间有限,而预期改善且无法证伪下跌空间,因此我们认为四季度钢材价格上下空间均存不确定性。
(作者单位:永安期货;文章来源:期货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