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浮法玻璃产能已降至近四年低位,供应压力缓解。下游处于赶工期,真实消费偏强,深加工企业利润扩张。库存去化明显,但长期持续性存在不确定性。生产利润有所回升,需关注产线点火情况。短期玻璃价格或在1200~1400元/吨区间震荡。

从当前的基本面分析来看,浮法玻璃的产能已显著下降至近四年来的最低水平,日熔量已缩减至16万吨以下。若这一趋势能够持续,供应端的压力将得到进一步的缓解。与此同时,下游行业仍处于赶工期,真实消费需求强劲。随着玻璃价格的下跌,深加工企业的利润空间得以扩大。近两个月来,厂家的库存减少趋势明显,但这一趋势能否持续仍需进一步观察。总体来看,短期内玻璃的基本面表现良好,价格依旧具备支撑。

供应趋势下行明显

自三季度以来,受期现货价格持续下跌的影响,浮法玻璃行业在全面亏损及库存高压的双重打击下,产能呈现加速下滑的趋势。根据钢联的最新数据,截至11月22日,国内浮法玻璃的产能为15.99万吨/日,环比增长0.38%,但同比却下降了7.12%;而光伏玻璃产能为9.01万吨/日,环比下降0.95%,同比下降6.67%。此外,国内浮法玻璃的开工率为77.63%,环比上升0.03个百分点,但同比却下降了4.45个百分点。上周产线开工条数为229条,较10月减少了4条。综合来看,浮法玻璃的产能已降至近四年来的低位,近期生产利润修复明显,但需关注行业利润持续修复后,产线点火增加的情况。

终端需求迎来改善

房地产领域来看,11月公布的房地产数据显示,10月份的数据改善幅度为今年以来最大,主要受住宅市场的拉动。截至10月下旬,30个重点城市的商品房成交面积较9月增长了72.26%,同比增长67.14%。在政策利好及企业积极营销的推动下,销售市场已初步呈现企稳态势。目前,下游行业仍处于赶工期,真实消费需求旺盛。随着玻璃价格的下跌,下游深加工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扩大。市场的积极变化有效提振了参与主体的信心,但长期持续性仍存在不确定性。

库存去化效果显著

国庆节后,受宏观政策利好的影响,玻璃产销有所增强,厂家的库存减少效果显著。当前,南方与北方玻璃市场的成交情况出现分化,库存增减不一,但整体库存已处于近七个月来的低位。根据钢联的数据,截至11月22日,全国浮法玻璃样本企业的总库存为4842.6万重箱,较9月下旬减少了2636.3万重箱,降幅达到54.44%。短期内,在宏观政策的刺激下,期现商补库氛围浓厚,叠加下游情绪性备货,企业库存下降明显。然而,也应注意到,期现商库存高,盘面下跌后,期现商出货会对玻璃厂家的出库造成挤压,尤其是沙河和湖北的产销开始走弱,需继续关注库存去化的持续性。

生产利润有所回升

近期,中下游补货情绪高涨,玻璃现货价格大幅上涨,行业整体盈利情况较好。根据钢联的数据,截至11月22日,煤制玻璃的利润为19.94元/吨,成本为1199元/吨;石油焦制玻璃的利润为260.99元/吨,成本为1075元/吨;天然气制玻璃的利润为-93.29元/吨,成本为1585元/吨。受益于多地玻璃现货价格的上调,煤制、天然气及石油焦的周均利润均有所回升,产线亏损情况得到大幅缓解。随着行业利润的持续修复,需关注产线点火的情况。

市场观点与策略

近期,玻璃现货价格开始出现分歧,各地涨跌不一,这表明玻璃现货价格可能已经到达阶段性顶部,因此盘面出现回调。总体来看,目前仍处于期现商集中出货的阶段,湖北和沙河地区的产销走弱,形成了负反馈。在明确的需求好转信号出现之前,短期玻璃价格或将在1200~1400元/吨的区间内震荡。要实现向上突破,需要看到中下游的冬储意愿提升或者终端需求持续好转。(作者期货投资咨询从业证书编号Z0015768)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

玻璃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