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市场供需形势边际好转,后期行情或可期
AI导读:
2024年玻璃市场受多重因素影响价格下滑,但自四季度以来,生产企业积极应对,实现产能和库存合理缩减。2025年初,市场状况显著改善,供需形势边际好转,后期玻璃行情或可看高一线。
2024年,受供应库存积压及房地产竣工需求不及预期等多重因素影响,国内玻璃市场价格整体呈现下滑趋势。然而,自四季度以来,玻璃生产企业积极响应市场变化,通过产线冷修等措施,有效实现了在产产能和库存的合理缩减,为市场带来了新的转机。
步入2025年初,玻璃市场状况显著改善。据最新数据显示,全国浮法玻璃生产线共计286条,其中在产222条,日熔量达到156345吨,较去年同期下降9.82%。这一变化标志着玻璃企业已从被动应对转为主动出击,牢牢掌握了市场行情定价的主导权。在库存方面,重点监测省份的生产企业库存总量已降至3916万重量箱,较前一周减少86万重量箱,降幅达2.15%,库存天数也相应减少至约20.83天。过去一周,重点监测省份的玻璃产量为1205.90万重量箱,而消费量则达到1291.90万重量箱,产销率高达107.13%。这一系列数据表明,国内浮法玻璃生产企业的整体库存正在持续下降,这既得益于节前中下游的备货支撑,也反映出玻璃需求端所展现出的韧性与潜力正日益受到市场参与者的关注。
玻璃的需求结构多样,其中约80%的需求与建筑领域紧密相关。在建筑领域中,玻璃的需求又可细分为新建商品房、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以及室内装修等多个方面。尽管新建商品房竣工环节对玻璃的需求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其他多数领域的需求仍保持着旺盛的发展势头。近期,玻璃库存的持续减少正是其他领域需求向好的体现,这有效对冲了新建商品房竣工端需求不足带来的不利影响。市场人士预测,若玻璃供应量能维持在当前低位,那么春节后的传统旺季“金三银四”期间,或将出现库存深度减少甚至供不应求的局面。
在价格与利润的双重压力下,市场供需自发调整,同时玻璃供应和需求两端的利多因素也在进一步积聚。为提升工业产品碳足迹管理水平,促进工业绿色低碳转型,相关部门已确定了包括平板玻璃及制品在内的15项工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团体标准推荐清单。玻璃生产过程中需消耗大量化石能源,并排放大量温室气体。随着建材生产企业参与碳排放权交易等节能降碳措施的逐步规范和完善,玻璃生产成本或将进一步上升。对于那些在价格之外缺乏更多竞争优势的玻璃生产企业而言,稳步推进“双碳”目标的实现将成为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在需求方面,尽管新建商品房竣工对玻璃的需求可能有所下降,但随着玻璃需求进入存量改善时代,城市更新对玻璃需求的拉动效应将愈发显著。经过上一年度市场的重压后,玻璃行业产能已自发调整,需求韧性逐渐显现,供需形势呈现出边际好转的趋势。岁末年初之际,玻璃供应端的碳排放限制和需求端的城市更新利多因素进一步积聚,为后期玻璃行情的上涨提供了有力支撑,市场对此持乐观态度。
(作者单位:方正中期期货;文章来源:期货日报;注: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