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证监会就《期货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规定》公开征求意见,业内人士表示该规定有利于期货市场发展,促进交易者公平参与,提升市场整体安全性和效率,推动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

1月22日,中国证监会就《期货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规定(试行)(征求意见稿)》(下称《管理规定》)公开征求意见。目前,意见反馈已经截止。期货日报记者近日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均表示,《管理规定》的出台对期货行业而言是长期利好,合规、透明的市场环境将推动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促进各类交易者更公平地参与市场,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兼顾效率与安全 明确相关监管规则

在总结前期监管实践的基础上,证监会研究起草了《管理规定》,并坚持“趋利避害、突出公平、从严监管、规范发展”的原则。《管理规定》紧紧围绕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的主线,强化对期货市场程序化交易的全过程监管,进一步落实与细化了《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促进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浙商期货相关负责人表示:“《管理规定》首次明确了期货市场程序化交易的概念,为交易所等对程序化交易行为的监管提供了依据,也为期货公司全链条、全周期对程序化交易的监测提供了指南。”

闪策科技总经理吴学华认为,从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管理规定》未来落地实施后,就好比为期货市场搭建了一套更完善的“交通信号系统”,通过规范“道路基础设施和行驶细则”,让所有市场参与者在统一的框架下有序运行,减少技术故障或违规操作导致的“交通事故”,从而提升市场整体的安全性和效率。

“《管理规定》明确,程序化交易不得影响期货交易所系统安全和正常交易秩序,这是程序化交易的底线,也是所有期货参与者开展业务的前提。”浙商期货相关负责人表示,《管理规定》有助于交易者厘清自己的程序化交易边界,在合法、合规的规范内进行交易;同时也为程序化交易者提供了利用交易系统进行程序化交易的规则基础。

广州嘉道量化公司量化投资总监、CIIA注册国际投资分析师管炳瑜认为,《管理规定》实施后,常规的程序化交易在策略层面不会受太大影响,主要影响在高频交易方面,尤其是在频繁挂撤单的具体要求上。因为涉及幌骗交易,这是全球交易所都会认定的重点规则。

“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市场的公平性,也对其他投资者造成了不利影响。”他表示,《管理规定》有助于遏制这种不当行为,维护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管理规定》对穿透式监管以及权责划分提出了更细的要求,这有利于风险事后处理。

上海融航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刚表示,期货程序化交易监管的核心目标是防控风险,防范程序化交易可能引发的系统故障、资源抢占、虚假报撤单等问题,从而维护市场公平,防止利用监管漏洞套利,确保市场有效交易。监管细则的明晰,可以避免执行尺度不统一带来的操作上的困扰。

另外,《管理规定》对交易信息系统作出了明确规范,尤其是第十八条规定,期货公司不得将交易信息系统与客户的技术系统部署于同一物理设备,不得将交易信息系统的管理权限开放给客户,不得将客户的技术系统直接接入期货交易所交易系统。程序化交易者也不得利用系统对接非法经营期货业务。

吴学华告诉记者,以前确实有个别群体为了追求商业利益“钻空子”,为了追求速度优势,把自家系统和客户系统混装在一台服务器,或者给客户开放后台权限,甚至运维权限不交给期货公司等。“现在白纸黑字说清楚了,技术系统必须物理隔离,权限必须严格管控,违规接入直接禁止。”

主动拥抱监管 共促行业合规健康发展

《管理规定》的出台,对行业的影响是多维度的,各方参与者都需要适应监管、拥抱监管,进而实现合规发展。

《管理规定》要求期货公司将系统外部接入管理纳入合规风控体系,建立健全全流程管理机制。浙商期货相关负责人表示,期货公司需要提升信息化管理能力,尽快制定与《管理规定》以及中国期货业协会和交易所出台的细则相匹配的程序化接入测试规范和机房托管业务管理规范。

管炳瑜表示,私募机构也需要配合期货公司对托管的服务器进行风险隔离。他们公司早在去年6月就开始配合期货公司进行排查和服务器管理,有效防范潜在的技术风险,确保交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吴学华认为,《管理规定》将促使程序化交易软件供应商更加注重产品的合规性,推动行业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她期待未来监管能更加注重细则明确、执行公平和惩戒措施。

“程序化交易监管的核心是平衡创新与风险,需通过技术工具、细则完善和行业协作,构建透明、高效的监管生态。”高刚表示,期货公司、私募机构及软件服务商都应主动适应监管变化,共同维护行业健康发展。软件服务商还可以考虑开发“监管页面”,提供集中化监管接口,分析客户交易行为,辅助动态监测。

在具体的管理细节上,他建议,对高频交易可以进行动态管理,避免一刀切。未来,期货程序化交易将在更加透明、公平的市场环境中实现“良币驱逐劣币”,进而提升行业整体信心。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