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威股份终止增资润阳股份,多晶硅行业面临挑战
AI导读:
通威股份宣布终止增资润阳股份计划,双方未来合作充满变数。同时,多晶硅行业持续承压,价格走低,龙头企业纷纷宣布有序控产减产。拥有技术创新、成本控制优势的头部企业或率先穿越周期。
光伏产业链迎来重大变动。2月14日,通威股份宣布终止至多50亿元的增资计划,不再控股润阳股份。这一决定使得润阳股份的未来充满了新的不确定性。
此前,润阳股份曾尝试IPO但未能成功。通威股份此次终止收购后,润阳股份的未来走向备受关注。然而,通威股份表示,双方仍有意继续合作,并探讨多晶硅业务的合作经营事项。
在2月初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中,通威股份透露,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公司货币资金和交易性金融资产合计约310.9亿元。即使在光伏产业链市场价格大幅下降的冲击下,公司仍保持了较强的经营韧性,全年维持经营性现金净流入。目前,公司现金储备充足,2025年暂无大型项目开工计划。

终止增资计划
回顾2024年8月,通威股份曾与润阳股份及相关股东签订《增资意向协议》,计划通过现金增资和收购股权的方式,取得润阳股份不低于51%的股权。然而,由于部分商务条款未能达成一致,通威股份决定终止这一意向性增资事项。

润阳股份作为全球太阳能电池片销量的佼佼者,其未来动向一直备受瞩目。而通威股份作为全球多晶硅龙头企业,此次终止增资计划无疑将对双方的合作产生深远影响。
尽管战略入股交易终止,但通威股份和润阳股份仍有意继续合作,并探讨多晶硅业务的合作经营事项。双方将共同努力推动产业资源的高效利用。
另一方面,多晶硅行业近期也面临着严峻挑战。自2024年下半年以来,多晶硅价格持续走低,行业普遍承压。通威股份、大全能源等行业龙头企业纷纷宣布有序控产减产。

据统计,通威股份、大全能源、协鑫科技的多晶硅产能合计超过170万吨。然而,在光伏产业链价格维持低位运行的背景下,多晶硅企业普遍选择降负荷运作以应对市场变化。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的数据显示,目前所有在产多晶硅企业基本均处于降负荷运作状态。预计接下来的市场价格将持续僵持博弈,企业成交价格分歧有加大倾向。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拥有技术创新、成本控制与资金实力优势的头部企业仍有望率先穿越周期。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