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4年工业硅与多晶硅市场经历显著价格下跌,供需错配成为主因。文章分析了价格下跌的原因、终端需求对行业开工预期的影响以及2025年市场展望,重点关注海外政策和地缘政治对市场的潜在影响。

2024年,工业硅市场经历了显著的价格下跌趋势,下行行情流畅,并在触及成本线后呈现企稳震荡态势。然而,高库存问题依然严峻,且下游多晶硅行业率先减产,导致阶段性供需错配。多晶硅价格亦处于低位并不断下滑,当前已接近40000元/吨。这一系列变化引发了市场广泛关注:工业硅与多晶硅价格是否已触底?多晶硅期货上市将为产业带来哪些新机遇?

供需错配成价格下跌主因

与2023年相比,2024年工业硅价格中枢整体下移超过2000元/吨。广发期货分析师纪元菲指出,这主要是由于工业硅供应增长远超需求增长,库存和仓单持续增加,而下游需求疲弱。厦门国贸有色矿产副总经理戴佳伟同样认为,供需周期错配是导致价格中枢下移的主因。特别是2024年下半年,光伏行业主动控产导致下游多晶硅生产减少,进一步激化了供需矛盾,使得工业硅价格中枢不断下行。

此外,技术进步、能源转型及碳质原料价格下跌导致工业硅生产端成本下滑,也是价格中枢持续下移的重要原因。当前,除部分自备生产用电和政策扶持的一体化工厂外,工业硅价格已跌破国内大多数厂商的成本线。

浙商期货新能源项目部部长陆诗元表示,随着技术进步和大炉子技术的改进,实际产能远超预期。全国产能已达960万吨/年,西北地区产能规划更是高达530万吨。如果需求稳定在40万吨/月,那么头部两家大厂和一体化产能几乎能满足全年需求。

陆诗元还指出,除了增加供给,各方面单耗的降低也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多晶硅为了降本增效,对工业硅质量的包容度增大,导致生产97硅的成本比生产交割品规定的99硅成本低2000元/吨。此外,一体化企业可能还有一些对多晶硅的优惠电价政策,这些优惠额度在多晶硅需求不佳的情况下可以转移给工业硅生产端,进一步降低了成本。

终端需求制约行业开工预期

多晶硅市场同样面临阶段性供需错配问题。在经历了2023年的大幅下跌后,2024年多晶硅价格已处于历史低位,并持续承压下跌。N型多晶硅料的价格从年初近70000元/吨的高点跌至年底40000元/吨附近。

陆诗元认为,多晶硅建设投产周期较长,过去一段时间成为行业“卡脖子”环节。但随着产能集中投放,需求增速和投产产能不匹配导致价格低迷。2024年600GW的需求对应1200GW以上的产能,供大于求现象加剧。

戴佳伟表示,光伏产业蓬勃发展吸引大量资本涌入多晶硅领域,产能迅速扩张。但2024年整体行业供大于求现象加剧,库存压力飙升。即使下半年多晶硅企业陆续减产,库存仍处于高位。同时,光伏需求增速放缓低于年初预期,终端需求的减弱不断压制光伏产业链的开工预期。

随着龙头企业开始响应行业自律减产的号召,业内人士认为这一现象或将有所缓解。纪元菲预计,随着行业自律逐渐达成,未来月均产量将降至10万吨左右。

展望2025:关注海外政策与地缘政治

在当前供需双弱格局下,2025年工业硅和多晶硅的价格走势成为市场关注重点。纪元菲认为,2025年工业硅供应增速有望放缓,但由于基数较高,月产量仍在30万吨以上。需求端在多晶硅企业减产下需求减量最大可达10万吨,工业硅市场仍将面临供应大于需求的局面。

多晶硅方面,纪元菲指出,减产可以改善短期供需格局,价格重心有望上移。但去产量不是去产能,一旦利润回升,生产企业可能提高开工率,导致市场迅速回归供大于求状态。多晶硅价格反弹更坚实的基础来自需求的增加,特别是下游光伏装机需求的提升。

谈及2025年主要矛盾和关注点时,陆诗元建议工业硅关注上游企业现金流、开工和流通库存变化以及开工增加带来的补库需求;多晶硅则需重点关注政策及库存结构变化。

戴佳伟认为,2025年无论是工业硅还是多晶硅都将面临供需扭曲带来的压力。在需求端难有较大提振的情况下,生产端需自我调整走向复苏道路。同时,海外政策和地缘问题也需持续关注。此外,无论是工业硅还是多晶硅,现有库存及仓单的去化情况都需持续跟踪。

(图片来源:期货日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