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本文详细解析生猪周期的底层逻辑,包括养殖利润波动、产能调节决策及供需错配循环。通过历史数据验证理论滞后性,并展望2025年生猪产能变化,预计全年能繁母猪存栏量维持在4000-4100万头区间。

一、生猪周期的底层逻辑

基于生猪养殖周期和价格信号传导规律,能繁母猪存栏变化的核心逻辑链条可归纳为:养殖利润波动→产能调节决策(补栏/淘汰)→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仔猪供给→未来生猪供给调整→价格周期性波动。生猪周期的本质是供需错配与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的滞后性传导。

具体表现为:

1、生产周期链条长。从能繁母猪补栏到商品猪出栏需经历10-13个月,包括后备母猪培育(7-8个月)→配种妊娠(4个月)→仔猪育肥(6-7个月)。

2、价格信号滞后。猪价上涨时,补栏决策需10个月以上才能转化为供给增量;猪价下跌时,产能淘汰同样滞后。

3、供需错配循环。能繁母猪存栏量增减决定未来生猪供给,但市场供需变化因生产周期而滞后,形成供需循环。生猪养殖周期刚性与市场需求弹性冲突是猪周期核心矛盾。

未来,规模化占比提升或收窄周期振幅,但滞后性传导机制长期存在。

当前市场主要矛盾为能繁母猪存栏偏高与2025年猪价下行压力并存,产能未明显去化,驱动依赖产业博弈。

二、理论滞后性与实际验证

根据养殖理论,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10-13个月后反映到生猪供给和价格上。历史数据显示,存栏量与13个月后生猪价格负相关(r=-0.75)。近几轮典型能繁母猪去化周期包括:2019年非洲猪瘟导致存栏下降超35%;2021Q3-2022Q1降幅约8.5%;2022Q4-2024Q2降幅约9.2%。

每轮去化幅度8%以上足以支撑新一轮涨价行情。养殖技术进步,如MSY值提升,可能改变传导时间。

阶段性价格拐点验证经验显示,能繁存栏拐点与猪价拐点滞后约4个月。季节性与周期叠加,猪价低点多出现在4月淡季,存栏调整在Q1-Q2完成。

从新生仔猪到商品猪出栏需6个月。例如,2024年2月新生仔猪低谷对应8月生猪出栏量最低点,推动猪价高点。

三、2025年生猪产能变化前瞻

截至2025年1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062万头,同比增长0.8%,接近正常保有量上限。2025年产能扩张与结构调整并行,头部企业逆势扩产,低效产能淘汰加速。预计全年能繁存栏量维持在4000-4100万头区间,同比波动不超过3%,仍高于供需平衡水平。

(文章来源:中信建投期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