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价格下跌趋势明显,猪企降本增效成关键
AI导读:
春节后生猪市场冷清,三大上市生猪养殖企业销售价格纷纷走低,供应过剩和需求不足是主要原因。生猪价格下行趋势明显,猪企面临双重挤压,降本增效成为关键。预计2025年生猪市场均价将下行,但优秀猪企利润依旧可观。
春节过后的生猪市场颇为冷清。近日,三大上市生猪养殖企业牧原股份(002714.SZ)、新希望(000876.SZ)、温氏股份(300498.SZ)陆续披露了2月的生猪销售情况简报。其中,牧原股份合并披露1—2月的销售情况。
生猪价格下行趋势明显。温氏股份和新希望的2月生猪销售价格均环比下降、同比上升。牧原股份1—2月份的销售均价与去年12月相比也有所下降,同比上升。这一趋势反映了生猪市场供应过剩的现状。
“2月份的生猪市场仍处于供应大于需求的局面,所以生猪价格环比1月份有所下滑。通过我们对样本屠宰企业屠宰量的数据跟踪,屠宰企业的屠宰量回升是比较慢的。同时,2月份正好是需求淡季。因为春节过后家庭需求主要是在消化库存。而通过对比今年的春节过后一周屠宰量与春节前一周的情况,我们发现这一下滑幅度是近几年中最大的下滑水平。这也就意味着今年整体是需求端恢复速度是比较慢且是低于市场预期的。”卓创资讯生猪市场分析师范晴晴接受采访时表示。
生猪价格下行原因剖析
数据显示,牧原股份1—2月份的商品猪销售均价为14.76元/公斤,温氏股份和新希望的2月份生猪销售均价分别为14.96元/公斤和14.64元/公斤。价格下行主要由供应过剩和需求不足导致。
范晴晴指出,2月份生猪价格整体来呈现降涨降走势。上旬,春节后养殖端出栏恢复正常,但需求端恢复缓慢,导致供大于求,猪价快速下行。中旬,猪价偏低叠加肥标价差大,补栏陆续进场,猪价止跌上涨。下旬,补栏热度降温,需求疲软,猪价再次下滑。
“当下生猪价格下行主要有几方面原因。供应层面,前期生猪养殖利润较好,刺激养殖户大量补栏,生猪存栏量显著增加,市场上猪肉供应过剩,推动价格下降。需求端来看,春节等消费旺季过后,市场对猪肉的需求进入阶段性淡季,消费动力不足,难以支撑高价猪肉。”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硕士生企业导师支培元表示。
生猪价格下行趋势能否逆转?范晴晴认为,2025年生猪市场均价环比2024年将下行,因中大型养殖企业能繁母猪存栏量增加,生猪供应宽松,对价格构成压力。但预计3月底后可能出现反弹,8月后价格可能再次下行。四季度需求旺季或带来支撑。
降本增效成为关键
在玉米和豆粕价格反弹的背景下,生猪养殖企业面临双重挤压。范晴晴认为,原料供应收紧导致价格上涨,但同比仍偏低。豆粕价格上涨属短时影响,随着进口大豆到港,价格将下滑。预计2025年生猪养殖仍能保持盈利,但利润空间较小。
中国银河证券发布研报称,2025年生猪出栏量大概率同比提升,均价同比下行。但受饲料原料价格低位、养殖效率提升等支撑,优秀猪企成本优化速度提升,利润依旧可观。行业竞争已进入精细化管理阶段。
三大猪企降本增效工作持续推进。牧原股份希望2025年成本降至12元/公斤,温氏股份制定6.5元/斤的成本目标,新希望也表示将持续降低养殖成本。
“在生猪价格下行的背景下,猪企需要优化生产结构、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并密切关注市场动态,灵活调整销售策略。此外,猪企还可以探索多元化经营模式,拓展产业链上下游业务,提高整体抗风险能力。”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表示。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