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钢铁行业上市公司业绩分化,期货及衍生品助力钢企稳定经营
AI导读:
2024年钢铁行业上市公司业绩分化明显,六成盈利四成亏损。盈利企业具备管理、研发和资源保障优势,亏损企业产品结构单一。期货及衍生品助力钢企稳定经营,套期保值减少盈利率下降幅度。一季度近八成上市钢企盈利,钢材出口增加,原料价格下跌,钢企利润有所改善。
2024年,钢铁行业上市公司业绩分化明显,34家上市钢企年报揭示,六成钢企盈利,四成亏损。净利润方面,21家钢企实现正收益,宝钢股份以73.62亿元净利润领跑,中信特钢51.26亿元紧随其后,南钢股份22.61亿元位列第三。

钢企业绩分化显著
上市钢企业绩分化映射中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钢铁行业供需失衡,需求快速下滑,传统地产基建用钢需求减少。2024年,全国粗钢产量10.05亿吨,同比下降1.7%;表观消费量8.92亿吨,降幅达5.4%。
期货日报记者分析上市钢企年报发现,盈利企业多具备管理优势,在品种研发和资源保障方面布局领先。亏损企业则产品结构单一,成本管控不佳,资源优势不明显或债务负担重。钢铁行业正从规模扩张转向精细化管理模式。
从产品结构看,六成盈利钢企提升优钢、特钢、中厚板等产品附加值和特殊性能钢材产量占比,下游主要面向新能源、船舶、汽车等新兴产业。例如,南钢股份中厚板产量占比54%,多用于船舶和海洋工程,毛利率达17.88%,远高于特钢长材和建筑螺纹。
相比之下,亏损钢企虽尝试转型升级,但产品结构仍以普材为主,受行情波动大。2024年钢材价格中枢下移,企业利润难以保障。
此外,2024年中国钢材出口量增至1.1亿吨,同比增长22.7%,部分盈利钢企发展外贸业务,利润空间扩大。中信特钢出口产品毛利率19.06%,高于国内产品7.12个百分点。
上市钢企风险意识增强,期货及衍生品助力稳定经营
亏损钢企中,凌钢股份、山东钢铁、马钢股份和鞍钢股份开展期货及衍生品套期保值业务,减少盈利率下降幅度,平均下降6.12%,优于未套保企业平均7.67%的降幅。
江苏富实数据研究院院长蔡拥政表示,2021年以来,受经济周期影响,钢材和原料价格下行,部分上市钢企通过远期锁价订单和库存保值管理,锁定价格和利润,有效应对市场风险,提升经营效益。
随着企业锁价订单销售占比提高,衍生品套期保值风险管理成为关键。企业依据基差、绝对价格及预期供需状况,优化风险管理,提高订单效益。
产业客户成为期货市场交易“天然需求方”,期货行业提升服务水平,护航实体经济。
新湖期货副总经理李强指出,期货公司根据产业客户实际情况提供一对一服务,深度参与期货市场的钢企结合生产销售计划及行情判断,制订套期保值计划。部分钢企仍在了解和尝试期货及衍生品,主要风险对冲手段仍为传统库存管理。
银河期货大宗商品研究所黑色研究员戚纯怡表示,国内钢铁行业上市公司利用期货及衍生品对冲价格波动风险已成熟,但近年来企业兼并重组加速,部分钢企被收购后失去套期保值权限,总量下降。民营钢企套期保值意愿增强,积极接触期货公司,寻求专业方案。
今年一季度近八成上市钢企盈利
截至4月底,21家上市钢企公布2025年一季度业绩,近八成盈利。净利润方面,宝钢股份24.34亿元居首,中信特钢13.84亿元次之,南钢股份5.78亿元第三。

一季度,钢材出口量2743万吨,同比增长6.3%,国内需求回暖,专项债加速发行、政策持续发力,支撑钢材价格。原料方面,铁矿石、焦煤、焦炭价格下跌幅度大于螺纹钢和热卷,钢企利润有所改善。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1-3月,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实现营业收入18286.4亿元,同比下降6.9%;营业成本17510.7亿元,降幅8.7%。钢企生产成本下降快于营收。
李强认为,今年一季度钢铁行业“强现实、弱预期”,钢企对未来需求下滑持谨慎态度,更愿意使用期货及衍生品提前锁定利润。
展望未来,李强指出,面对下游钢材需求结构性转变和国际贸易格局挑战,中国钢铁企业需升级工艺、优化产品结构,在存量市场寻找增量,提高竞争力。同时,加强自律控产,合理安排生产计划,确保供需平衡。在盈利阶段,具备前瞻性和风险意识,运用期货及衍生品科学锁定利润,保障收益稳定。
蔡拥政建议,钢企应重视期货及衍生品应用,加强产业链“强链”建设,布局海外业务,提升供应链控制能力。优化传统定价模式,应用衍生工具抵御风险,强化企业竞争力。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