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粮期货通过创新的“卖出虚值看涨期权+空头头寸”等策略,帮助棉企锁定成本上限,定制“大连豆油-美豆”场外互换方案对冲价差风险。期货市场成为实体经济减震器,中粮期货打造“三个加强”服务体系,提供全方位风险管理方案。

  ● 本报记者王超

  在棉价反弹期间,中粮期货通过创新的“卖出虚值看涨期权+空头头寸”组合策略,成功帮助棉企获得117.5元/吨的权利金收益,有效锁定成本上限,为棉企提供坚实的风险保障。同时,中粮期货还定制了“大连豆油-美豆”场外互换方案,精准对冲进口大豆与国内产品的价差风险,助力企业平稳经营。

  红枣期货上市后,现货价格波动幅度显著收窄,从95000元/吨降低至11000元/吨,降幅高达88%。“保险+期货”模式在红枣产业链上大放异彩,有效保障了产业链各方的利益,彰显了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作用。

  “期货市场正在成为实体经济的‘减震器’。”中粮期货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吴浩军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面对国际形势变幻带来的原料成本上涨、订单不稳定等挑战,我国期货行业通过“场外期权+现货服务”等创新模式,积极构建从价格发现到风险管理的全链条护航体系。中粮期货的“三个加强”服务体系——加强基础培训、加强人才培训、加强资金支持,已助力众多实体企业实现定制化风险管理。

  “三个加强”重塑农业风险管理生态,为实体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风险管理方案。吴浩军指出,当前大宗商品定价仍以海外市场为主,实体企业面临的定价风险、海外套保风险及套保资金风险日益凸显。中粮期货以场内+场外、境内+境外的一体化战略视野,为企业提供包括基差交易、含权贸易在内的一揽子期现风险管理方案。

  2025年以来,受国际局势影响,农产品价格波动加剧。中粮期货场外业务团队在国内棉花价格企稳反弹期间,服务某棉企采取卖出虚值看涨期权套保、期货市场建立空头头寸等方式,有效弥补其价值损失,助力企业获得权利金收益,既锁定采购成本上限,又避免价格波动对经营的冲击。

  此外,中粮期货还通过定制化的“大连豆油、豆粕-美国大豆”价差场外互换方案,助力某豆企平抑进口大豆和内贸豆油、豆粕的价差,解决进口大豆压榨生产经营中的风险和难题。红枣期货的上市也显著降低了现货价格波动幅度,枣农和加工企业得以有效规避风险。

  中粮期货依托风险管理子公司,积极探索期权现货双向保障机制,形成多维度突破性解决方案。吴浩军介绍,中粮期货通过“一体化”发展方式,着力做好产业客户服务,提供“顾问式”服务,助力产业客户搭建套保、风控体系和团队;积极服务产业客户申请交易所产融基地、产业基地等单项政策;着力提升交割服务能力,优化交割流程;推动风险管理产品创新,形成远期、香草期权和累计期权等多元化产品体系。

  针对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存在的堵点,吴浩军提出加强市场培育和交易者教育、优化合约设计、加快新品种研发和上新进程、建立期货行业费率自律管理机制等解决方案。他强调,加强交易者教育、普及期货知识是下一步工作的重中之重,建议构建分层式交易者教育体系、“生态化”产学研传播平台以及投教基地实体化运营。

(本专栏由中国期货业协会、中国证券报联合推出)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