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生猪期货自上市以来市场运行稳健,在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方面成效显著,助力生猪养殖行业企业及养殖户应对猪周期影响,稳定养殖收益,形成大型生猪产业企业积极利用期货工具、中小养殖户积极参与“保险+期货”项目的态势。

● 本报记者王超

我国首个活体交割期货品种生猪期货,自2021年1月8日在大连商品交易所成功上市以来,市场运行稳健,其功能逐渐显现,尤其在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方面成效显著。这一创新工具有效助力生猪养殖行业企业及广大养殖户应对猪周期波动,稳定养殖收益,推动我国大型生猪产业企业积极利用期货工具,中小养殖户则通过“保险+期货”模式积极参与。

调研发现,部分龙头养殖企业结合自身养殖成本,通过生猪期货进行套保操作,有效锁定远期养殖利润,避免亏损扩大,得以更专注于优化经营成本和提高养殖效益。生猪期货成交持仓量持续增长,市场承载力大幅增强。2024年,生猪期货总成交量达到1647.3万手,日均持仓量15.9万手,分别同比增长22.7%和22.6%。

在交割方面,生猪期货交割仓库类型丰富,交割能力充足,覆盖我国主要生猪养殖区域,包括22个省(区、市),拥有16家集团交割库(下设49家分库)和6家非集团交割库。大商所通过一系列优化措施,如降低交易保证金和手续费标准,拓宽合约交易限额,进一步提升了市场流动性。此外,还紧跟现货市场变化,适时调整生猪期货地点升贴水,并上市生猪期权,为产业提供更多样化的风险管理工具和套保选择。

市场功能获得广泛认可,目前已有3000余家产业客户参与生猪期货交易,规模排名前20的生猪养殖企业中,有19家参与生猪期货交易,13家成为大商所交割库,产业客户持仓占比高达30%。其中,牧原股份、中粮家佳康、德康农牧等龙头企业均积极参与套保。广西农垦永新畜牧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典型代表,从观望到首次交易、交割,再到持续渐进开展套保业务,其参与历程展现了生猪期货对养殖企业的积极影响。

中小养殖户也通过“保险+期货”模式积极参与风险管理,锁定饲料成本和生猪出栏价格。这一模式形成了风险分散、各方受益的闭环,帮助中小养殖户间接参与生猪期货市场,实现小农户和期货大市场的有效对接。通过“保险+期货”,养殖户可以建立科学的生产和收入预期,有序扩大生产规模,投入生产资料,并在价格下跌风险时获得补偿资金,保障养殖的连续性。2021-2024年,大商所共支持开展生猪“保险+期货”项目634个,涉及现货量1300万头,累计赔付6.53亿元,惠及农户2.64万户次。

生猪期货市场功能和“保险+期货”开展效果得到了多地地方政府的认可,广西、陕西、湖北、重庆等地政府均发文对生猪“保险+期货”给予资金支持。生猪期货及期权的上市,为企业对冲价格风险提供了更多灵活性,特别是在穿越行业周期时,期权能够减少企业资金占用,实现有效对冲。生猪期货及期权的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功能日益显现,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企业养殖经营中,以稳定养殖收益、指引产能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