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供应变化及猪价走势分析
AI导读:
本文分析了2月中旬后生猪供应增幅不及预期的情况,探讨了压栏增重、二次育肥等因素对猪价的影响,并预测了未来生猪价格走势。预计供应市场存在短时增量可能,但猪价跌至14.0元/公斤以下概率不大。
2月中旬过后,随着养殖端持续压栏增重,叠加二次育肥不间断地补栏,生猪供应增幅不及预期,低价迟迟未至,且肥标价差的迅速收窄也难推进供应增量,市场对担忧供应后移会形成“堰塞湖”。但当前增重幅度符合季节性变化规律,且未与屠企收购需求脱节。预计6月前后养殖端或进行减重动作,短时增量或带来猪价回落,但二次育肥仍有一定空栏率,二次育肥逢低补栏仍托底市场,“堰塞湖”出现可能性不大。
根据农业农村部监测全国能繁母猪存栏数据推算,1-4月生猪理论供应量环比小幅度增加,规模场环比增幅超过全国整体增幅。同时,肥标价差呈现高位震荡后连续收窄走势,部分地区肥标价差已出现倒挂。通过将过去十年生猪交易均重的季节性规律与2025年交易均重月度变化对比,当前压栏增重节奏符合季节性规律。
以河南某大型养殖龙头企业为例,企业对125-140公斤猪源收购占比在40%-55%,比重较大。规模场虽将出栏重心转向此体重段猪源,但与屠企需求仍基本吻合,市场并未出现供需脱节情况,压栏增重后的中大猪源消化压力并不大。同时,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数据显示,2024年12月-2025年3月仔猪腹泻发病数明显提升,对应6-9月生猪理论出栏量或存在一定损失比例,市场存在看涨预期。
从二次育肥补栏情况看,1月以来,饲料成本低位,以及生猪价格绝对低点并未出现,二次育肥养殖户多选择滚动补栏。这意味着养殖端未来若出现减重增量动作,供应短时集中增量或带动生猪价格回调。但当前二次育肥补栏率不及50%,仍有较大补栏需求,且大猪压栏现象并不严重,供应短时增量或许仍能得到有效消化。
综上所述,结合季节性交易均重变化规律与未来生猪价格预期,养殖端或在6月考虑小幅度减重增量,但二次育肥跟进补栏,以及屠企对中大猪源仍有一定消化能力,预计供应市场存在短时增量可能,但不至于达到“堰塞湖”程度,猪价跌至14.0元/公斤以下概率不大。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