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正式实施,石化产业作为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重要主体,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沙特阿美积极参与中国市场的能源转型,助力中国石化产业迈入低碳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文章探讨了石化产业在“双碳”背景下的转型压力和机遇。

2025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下称《能源法》)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能源领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能源法》第五条规定,国家完善能源开发利用政策,优化能源供应和消费结构,积极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发展,提高利用效率。同时,国家建立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加快构建相关制度体系。

石化产业作为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重要主体,在实现高水平安全、高质量发展和绿色低碳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沙特阿美作为世界最大的石油化工企业之一,积极参与中国市场的能源转型。近日,复旦大学与沙特阿美联合发布的《双碳背景下的中国石化产业白皮书》深入探讨了沙特阿美在助力中国石化产业低碳高质量发展方面的作用。

《白皮书》指出,石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碳排放主要产业,对中国实现“双碳”目标意义重大。当前,中国石化产业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而沙特阿美凭借稳定可靠的原油供应、低碳强度的原油、对COTC技术的深入研究以及坚定投资中国的信心,助力中国石化产业迈入新阶段。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各国纷纷提出“双碳”目标。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石化产品消费国和生产国,其石化产业的低碳转型对全球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中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和《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以优化产能布局、淘汰落后产能、严格项目准入,并推进节能降碳改造。

同时,《能源法》明确,国家积极促进能源领域国际投资和贸易合作,有效防范和应对国际能源市场风险,以保障能源安全为前提构建现代能源体系。

《白皮书》提出,中国石化产业正在奉行“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策略。从国家到地方,各级政策制定了相应的发展路线;从央企到民营石化企业,也紧跟国家“双碳”战略步伐,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碳排放。例如,中石油提出了绿色低碳转型三步走战略,而民营石化龙头荣盛石化则计划到2025年节能项目减排量不少于二氧化碳300万吨。

石化行业作为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之一,减排降碳压力较大。但为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增长,中国仍需持续加大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因此,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石油化工产业需要直面三大挑战:确保油气安全供应的复杂性、实现节能降碳的艰巨性、推进公平有序转型的挑战性。

此外,随着海外碳税政策的即将落地,中国石化产业将面临更为严格的要求。欧盟通过的《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和碳边境调节机制等政策,将碳排计量范围扩大,要求石化企业重视原材料碳排放问题。

对此,《白皮书》建议中国石化企业建立可靠的碳足迹计量机制,掌握产品碳排放申报的话语权。同时,中国正在积极推进碳足迹标准建设,通过多部委联合出台政策文件加强碳足迹管理,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尽管面临压力,但中国石化产业的发展机遇并存。特别是在一些中高端领域,如高性能合成橡胶等,中国自给率较低,石化企业必须主动布局产业链中高端,提高发展质量。

沙特阿美作为重要的合作伙伴,通过技术创新、合作项目、供应链本地化等方式积极参与中国石化产业的绿色转型发展。其原油具有明显的低碳强度属性,有助于降低终端产品出口欧盟的碳关税,提升竞争力。此外,沙特阿美还通过ARCHIE平台等工具帮助中国石化产业建立可靠的碳足迹计量机制。

在共同推进“低碳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沙特阿美已经成为中国石化产业坚实的合作伙伴。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