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4年期货市场迎来15个新品种上市,覆盖有色金属、新能源、农产品等领域,产品生态不断丰富,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提升,“中国价格”在国际贸易定价中的影响力增强。

时间已悄然步入2024年的尾声,回顾这一年,期货市场迎来了众多新品种,覆盖了多个关键领域,让我们一起进行细致的盘点。

在有色金属领域,9月份,金属铅、镍、锡以及氧化铝期权在上海期货交易所闪亮登场,与早已上市的铜、铝、锌及黄金白银期权携手,共同构筑了有色金属期货期权的完整版图;

转向新能源领域,12月,广州期货交易所迎来了多晶硅期货和期权的挂牌上市,这不仅标志着广期所在新能源金属品种上的又一次突破,也继工业硅、碳酸锂之后,成为了其上市的第三个新能源金属品种,为新能源产业提供了更加全面的风险管理工具;

多晶硅样品,展现新能源产业的勃勃生机。新华社记者熊嘉艺摄

农产品领域同样不甘落后,郑州商品交易所推出了红枣期权,而大连商品交易所则带来了鸡蛋、玉米淀粉和生猪期权,这些新品种与相应的期货品种相辅相成,为相关产业提供了更为完善的风险管理工具,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玻璃期权、瓶片期货及瓶片期权的相继上市,进一步丰富了相关行业的风险管理手段,助力企业稳健前行;原木期货和期权的挂牌交易,更是将期货市场的服务范围拓展至木材产业链,展现了期货市场的深度与广度;

据统计,2024年,我国期货市场共上市了15个期货、期权品种,产品生态日益丰富;截至目前,我国期货、期权品种总数已达146个,覆盖了农产品、金属、能源、化工、建材、航运和金融等多个国民经济关键领域;

从交易数据来看,2024年1至11月,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金额高达561.99万亿元,同比增长7.98%;截至11月底,全市场有效客户数达到248.98万户,资金总量为1.73万亿元,较年初分别增长了12.86%和14.97%;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国内期货、期权产品矩阵的不断扩大,衍生品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领域更加广泛,产业链更加完整,为相关企业提供了更为全面多样的风险管理工具,推动了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持续提升;

“中国价格”在国际贸易定价中的影响力也日益增强,众多期货品种价格已成为境内贸易的定价基准,如原油、橡胶、PTA、铁矿石等开放品种,在亚太地区具有显著的价格影响力,被广泛用于跨境贸易定价参考;

展望未来,上期所正加速推进铸造铝合金、液化天然气等绿色品种的研发上市,而郑商所也表示,2025年将全力做好丙烯期货期权的上市准备,推动葵花籽油期货上市,并稳步推进鸡肉、大蒜、马铃薯等农产品期货的研发工作;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期货市场品种发展的持续扩面、提质、增效,中国期货行业将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记者刘羽佳)

(文章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