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业抢装潮引缺货涨价,多晶硅减产加剧成本上涨
AI导读:
光伏行业近期出现抢装潮,导致电池片、组件等供货紧张,价格飙升。多晶硅减产也加剧了全产业链成本的上涨。业内人士预计组件价格可能突破0.9元/W,但专家表示抢装需求只是时序调整,全年装机总量无显著增加。
近期,光伏行业热闹非凡,《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滁州一光伏组件工厂负责人夏某在朋友圈连发“英雄帖”,大量求购182尺寸电池片。电池片一件难求,组件供货紧俏,光伏进入“缺货期”,成为近期行业的“反常”现象。
销售隆基、晶澳、晶科等组件的经销商王洋(化名)劝客户抓紧下单抢现货,因为4月30日、5月31日两大光伏新政实施节点将至,光伏行业出现抢装潮,整个产业链供货紧张。下游部分经销商仅有少量库存组件,大尺寸组件多数已经缺货,需要提前预定锁单。由于期货价格面临工厂违约风险,当务之急是抢现货。
业内人士预计组件价格可能突破0.9元/W。今年1月,分布式光伏的两项“新政”发布,按照政策,4月30日及以前完成并网,并低于20MW的光伏电站,依然可以全额上网。两大政策将对分布式光伏产生直接影响,一些企业抓紧在节点前加速并网,以确保预期收益。
组件市场报价方面,集中式项目的N型182mm主流成交价在0.704元~0.722元/W,N型210mm主流成交价在0.719元~0.737元/W。Topcon分布式组件价格在0.764元~0.780元/W。产量上,3月整体排产环比上升35%,订单交付增多。目前,组件出货价格有的已达到0.8元/W,部分甚至超过0.85元/W。
经销商王洋表示,现在的价格肯定会上涨,顶峰将在0.95元左右。他强调,价格已经不是主要问题,能否保交付才是现阶段的主要问题。由于大功率组件缺货,下游需要向组件厂商预定货物,但工厂能否按期履约存在不确定性。此外,以期货形式锁定价格也容易被单方面毁约。
值得注意的是,缺货引发的行业乱象也开始涌现。一些小厂家生产的质量较差的电池片甚至非正规渠道的“贴牌”组件流入了市场。爱旭股份、天合光能发布相关公告,提醒非授权渠道产品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
上游产业链方面,硅料、硅片、胶膜、玻璃等都在涨价。多晶硅减产也是形成这波涨价潮的一个重要因素。通威股份、大全能源、协鑫科技等龙头企业宣布对部分高纯晶硅项目进行技改检修,并有序减产。
然而,也有专家表示,抢装需求只是时序调整,全年装机总量并无显著增加。SEMI中国光伏标准委员会联合秘书长吕锦标认为,新能源电价市场化政策推出是对新能源产业投资过热的调整,光伏制造业要走出困境需要维护行业自律限产。
隆基绿能创始人、总裁李振国认为,近期产业链价格回升是在供需失衡、失血状态下的简单修复。抢装对产业的影响十分有限,行业中短期的这次整合可能比较靠前的企业无法经营退出后才有可能结束。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