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在全球能源转型背景下,多晶硅行业面临产能过剩、价格波动等挑战。金融衍生工具为多晶硅企业提供风险管理和价格发现功能,助力企业创新发展。本文探讨金融衍生工具如何帮助企业应对市场风险,提升经营效益。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多晶作为光伏产业的关键基础材料,其市场发展备受瞩目。近年来,多晶硅行业遭遇产能过剩、价格波动等挑战,企业利润空间遭受严重挤压。在此情境下,金融衍生工具凭借风险管理和价格发现功能,为多晶硅企业的创新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本文将详细探讨金融衍生工具如何助力多晶硅企业应对挑战。

2024—2025年,多晶硅行业步入产能过剩周期,市场呈现成本定价和节奏性行情特点,利润波动显著收窄。产能过剩加剧市场竞争,产品价格下行压力增大,企业利润空间大幅缩减。在此市场环境下,多晶硅企业亟需寻求有效方式稳定利润,降低市场风险。

多晶硅企业的采购模式主要包括直接采购和原材料委托加工。多数企业采用整体招标硅粉或洽谈方式直接采购,通过签订订单锁定供货量,并实行分期定价采购以确保定价合理。头部多晶硅大厂则直接采购工业硅块并委托加工,支付加工费。工业硅价格的大幅波动直接影响多晶硅生产成本。当前,工业硅期货基准交割品与多晶硅企业采购价格联动性高,为企业利用期货工具锁定成本提供了契机。

中泰期货为上游多晶硅生产企业构建了全面的产融结合体系,助力企业有效应对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重点阐述在薄利周期下,如何通过优化工业硅采购价格,帮助企业降本增效。

在产能过剩、成本定价导致利润微薄的市场环境下,优化采购成本成为多晶硅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企业可采用含权增加销售价格的方式,在采购原材料工业硅期间,利用期权市场收取时间价值,提升原料采购价格竞争力。当期权卖权执行价接近理想采购价位,且企业无迫切采购计划时,此方式尤为适用。例如,当原料价格达到设定目标时,企业可执行囤货计划购买现货;若价格未跌至该位置,企业可收取期权权利金,优化下一次采购成本。

因多晶硅期货尚未开始交割,此处以工业硅期货为例。某磨粉加工企业判断上游工业硅减产后,供需矛盾不突出,且临近枯水期成本抬升,价格倾向于底部震荡。为提前储备工业硅块,降低采购成本,企业选择卖出看跌期权策略。考虑到企业意愿采购价格在12000元/吨附近,企业在SI2412合约中询价场外期权,成功降低库存采购成本。

企业通过卖出看跌期权获得权利金补贴,优化了采购成本。出场操作时,根据期权到期收盘价,企业可获得不同补贴或利润。

中泰期货在服务新能源产业客户方面流程完善。首先,深度尽调,了解企业经营模式和风险点,出具风险诊断书。其次,根据风险诊断书与企业进行深度沟通,定制化产融风险管理方案。最后,对方案进行总结和效果评估,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企业在运用金融衍生工具时,应结合自身情况,谨慎制定策略,并在专业指导下操作,实现稳健发展。未来,随着市场完善,金融衍生工具将在多晶硅行业中发挥更大作用,助力行业在全球能源转型中实现更好发展。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