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USDA报告显示2025/26年度美豆首次优良率优于五年均值,但历史显示优良率往往高开低走。市场关注6-8月雨热条件及中美贸易关系对大豆生长和供应的影响。国内豆粕供应压力清晰,远端驱动待明朗。

USDA本周公布的作物进度报告显示,2025/26年度美豆首次优良率录得67%,优于五年均值63%。历史经验显示,美豆优良率往往‘高开低走’,6-8月的雨热条件对大豆生长更为关键,市场密切关注降水及气温变化对产量的影响。

近期美豆产区天气条件良好,土壤墒情适宜。未来一周产区将有不同程度降雨,达科他州、内布拉斯加州及爱荷华州大部降雨预计不超15毫米,密西西比州降雨较多,预计50-80毫米,其余主产州降雨预计在25-65毫米。产区气温普遍在22℃-27℃,利于播种收尾及大豆早期生长,一定程度上限制了CBOT大豆上涨空间。

短期风险可能集中于堪萨斯州、阿肯色州与密苏里州,NOAA显示前述三州部分河流存在洪水预警,若洪水淹没低洼农田,可能对作物生长造成损害。中期来看,NOAA预测6-8月美国平原中北部等地可能面临干旱,其中北达科他州和内布拉斯加州全境将陷入干旱,覆盖约20%-30%的大豆产量,或成为美豆价格潜在上涨动力。

6月USDA报告将于北京时间下周五公布,预计此次报告不会对美豆及南美大豆预估做太多调整。当前南美大豆收获基本完成,调整空间有限。尽管布宜诺斯艾利斯省强降雨可能导致产量损失,但BAGE最新报告指出,该省南部和西部单产高于预期,维持5000万吨产量预估不变。因此,USDA报告可能不会下调阿根廷旧作产量预估。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加征关税料将对美国农作物出口造成冲击,但普渡大学-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团发布的农业经济情绪表指数表明,美国农民情绪趋于乐观,该指数5月录得158,环比增长10个点,为2021年5月以来最高。该结果暗示基层农户正在押注特朗普政府通过关税手段达成贸易协议,促进大豆等出口增长。因此,尽管旧作大豆种植利润较差,新作美豆实际播种面积或高于预估,市场等待6月底种植面积报告的指引。

国内豆粕供应压力较为清晰,远端驱动待明朗。McDonald数据显示,4-5月巴西大豆装运量分别为1000万吨、1175万吨,对应国内6-7月到港。Mysteel统计国内5月大豆压榨900万吨,6月压榨预计达950-1000万吨,叠加终端需求疲软,豆粕累库进程持续。当前国内8月船期大豆采购进度仅42%,9月后船期尚未开始采购,四季度大豆供应因中美贸易关系存不确定性。周内中美两国领导人通话,释放贸易关系缓和信号,全球豆类商品反弹。特朗普在关税议题上的反复虽在意料之中,但每次表态转变均会引起商品价格变动,放大价格波动。

中期来看,中美是否达成贸易协议不影响远月豆粕利多趋势,区别在于幅度。若关税缓和期结束前中美未达成协议,国内四季度将依赖南美旧作供应,届时出口潜力下降,国内大豆供应或短缺,CNF报价上涨,抬升进口大豆成本。若南美天气正常,M2601、M2603合约在10月-1月可能先抑后扬,现货基差表现强势。若中美达成采购协议,国内重新放开美豆进口,四季度大豆供应或无忧,豆粕定价逻辑重新锚向美豆进口成本。在协议支持下,美豆大量出口带动CBOT大豆反弹,从成本端支撑国内豆粕价格上涨。

综合而言,近期全球大豆市场定价逻辑未跳出‘北美天气—多边贸易关系’框架。北美6-8月雨热条件决定新作美豆产量走势,USDA供需月报提供平衡表预期校正。考虑到美国生物柴油政策与中美贸易关系不确定性,2025/26年度需求端对美豆平衡表的边际影响或大于供给端。短期美豆‘高开’优良率和良好天气制约美盘上行动能,但NOAA预测干旱令多头对天气升水抱有期待。国内近端巴西大豆大量装船与压榨节奏形成供应压力;远端来看,无论中美是否达成贸易协议,豆粕估值均可能抬升。基于此,豆粕单边基准情形以多头叙事为主,倾向逢低试多豆粕远月合约;套利层面可考虑介入M11-1价差。

风险提示:北美天气超预期;国内大豆到港节奏超预期;中美贸易博弈超预期等。

(文章来源:中信建投期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