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合金企业利用锰硅期货基差贸易实现共赢
AI导读:
近年来,铁合金行业面临严峻考验,但一些企业通过巧妙运用期货工具规避经营风险。本文介绍了西北地区A企业如何利用锰硅期货进行基差贸易,扩大贸易规模,实现盈利,并与上下游企业共赢。基差贸易在铁合金行业的广泛使用,有助于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市场供需关系变化,国内铁合金行业面临严峻考验。然而,一些企业通过巧妙运用期货工具,成功规避经营风险,西北地区的A企业便是典范。2022年前后,在中信期货的支持下,A企业开始涉足铁合金基差贸易,在控制风险的同时,贸易规模得到有效扩大。
锰硅合金作为钢铁冶炼的重要添加剂,对提升钢材性能至关重要,广泛应用于建筑、机械、汽车等领域。锰硅合金行业是典型的原料依赖进口、下游用户集中的行业,90%以上的锰矿依赖进口,下游用户主要为钢铁行业。因此,锰硅合金企业常面临上下游双重风险。
在锰硅产业链中,贸易商定价权较弱,钢厂通过招标采购掌握定价话语权。贸易商向下游钢厂销售时,面临同行压价、回款周期长等问题。向上游合金厂采购时,又面临成本变动、市场供需变化等风险,利润易受影响。
西北地区某铁合金企业负责人表示,传统贸易模式收益降低,风险增大,迫切需要进行风险管理,扩大贸易规模、提升效益、保障稳定经营。
记者采访发现,基差贸易是国际大宗商品贸易的主流模式,铁合金期货上市后,越来越多企业认识到期货套期保值的重要性,基差贸易成为贸易商的必修课。基差贸易深刻改变了我国铁合金贸易格局。
A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接触期货后发现,利用基差点价采购和销售能有效规避风险。2022年11月,锰硅期货2301合约价格震荡下跌后反弹,盘面价格约7100元/吨,现货报价约6600元/吨,基差为-500元/吨。考虑到运费、交割费用及资金成本,综合交割成本为340元/吨,企业判断基差贸易时机成熟,于是入场。
自2022年11月23日起,A企业在15个交易日内累计开仓1781手空单,平均点位7508元/吨,并在现货报价约7000元/吨时,以7058元/吨的价格采购8905吨现货。采购完成后,对外销售报价为期货价格减去350元/吨。
随后,A企业根据市场情况,在期货盘面平仓,并销售现货,实现了盈利。中信期货宁夏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A企业通过基差贸易,不仅获得了89万余元的盈利,还有效规避了价格波动风险,实现了与上下游企业的共赢。
基差贸易是指买卖双方以“期货+基差(升贴水)”方式定价,并在未来某一时间实物交收,以期货价格为基准,加上约定的基差确定销售价格。基差贸易具有公开透明、模式灵活、延期定价、降低风险等优势,有助于改变上下游谈判时的博弈局面。
A企业等贸易企业通过基差贸易,高价采购、低价销售,保持了稳定盈利。基差贸易在铁合金行业的广泛使用,有助于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推动铁合金产业高质量发展。
A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锰硅行业利用基差贸易的经验具有复制推广价值。基差贸易模式改变了传统定价模式,使得行业定价更加公平合理,上下游均可通过套期保值规避风险。随着期货和现货市场进一步融合,更多企业参与期货套期保值,将更好地解决现货贸易痛点,实现资源高效配置,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案例供稿:中信期货宁夏分公司)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