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集运指数(欧线)期货表现强劲,预计后市将企稳走强。二季度航运需求回暖,欧美补库周期到来,关税政策调整引发“抢运潮”。尽管运力增长,但供需缺口扩大,地缘风险溢价推动运价上涨。船司启动挺价行动,多方因素催生出口需求节奏提前。

近期,集运指数(欧线期货表现强劲,引发市场广泛关注。然而,与期货市场的火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现货运价及航运指数却呈现下行态势。不过笔者认为,基于二季度航运需求回暖的判断,预计后市集运指数有望企稳走强。

集运指数(欧线)期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通常每年二季度开始进入需求旺季。这一时期,欧美国家进入补库周期,对各类商品的需求大幅增加,尤其是对中国出口的制造业产品需求旺盛。根据Clarksons数据,2021—2023年二季度欧线货量平均环比增长9.2%。其中,2023年发货量达425万TEU,环比增长10.5%,推动SCFI欧线运价均值较一季度上涨18%。从历史运价波动来看,2019—2023年4月至8月,欧线现货运价平均涨幅为22%。例如,2022年4月SCFI欧线运价为1200美元/TEU,至8月攀升至1550美元/TEU,涨幅达29%。2023年同期,尽管全球经济放缓,但二季度运价仍从980美元/TEU上涨至1150美元/TEU,涨幅17%。这表明季节性需求对运价的支撑具有持续性。2025年二季度,欧美补库需求预计将进一步增强。

美国零售联合会(NRF)预测,2025年二季度美国进口量将同比增长6%~8%,其中来自亚洲的货物占比超过70%,叠加欧洲制造业PMI触底回升,二季度全球货量增长有望达到8%~10%,为期货价格提供基本面支撑。此外,美国关税政策调整引发“抢运潮”,中国对美出口集装箱量环比增长,部分需求提前透支,利好出口货量。

长期来看,东南亚制造业崛起对中国出口形成分流,但短期内中国供应链韧性仍将支撑货量。预计短期内贸易商的第一选择是提前出货以规避关税冲击,叠加节后进入欧美周期性补库,集运市场的需求比往年有所提前。同时,全球集装箱船队运力增长,但供需缺口扩大,红海危机等地缘风险溢价推动现货运价上涨,期货市场反应强烈。主要船司已启动挺价行动,若二季度全球货量维持高位,船司或进一步推涨运价。

综上所述,2025年第10周起集运指数(欧线)期货大概率呈现上行格局。从常规季节周期、宏观经济预期以及当下矛盾来看,多方因素催生出口需求节奏提前,船司也大概率借此提升运价。后市需重点关注各船司的实际成交和报价趋势。

注意合理配置资产,警惕红海局势缓和。(作者期货投资咨询证书编号Z0001617)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