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期货市场表现分化,原油沪铜成关注焦点
AI导读:
本周大宗商品期货市场收跌为主,集运欧线、碳酸锂延续领跌,能源板块燃油、原油小幅上涨。沪铜修复持续,但上行空间有限。碳酸锂价格维持空头思路,铁矿石基本面预期走弱。央行降息降准政策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翁榕涛实习生张欣广州报道
周内(5月6日至5月9日),大宗商品期货市场表现分化,集运欧线、碳酸锂领跌,而能源板块的燃油、原油则小幅上涨。铜、铁矿石等品种亦有不同程度的波动。
具体来看,在能源化工板块,燃油周上涨1.24%、原油上涨0.28%,碳酸锂则大幅下跌4.46%;黑色系板块方面,铁矿石周下跌1.07%、焦煤下跌5.70%;基本金属板块表现不一,沪镍周下跌0.22%、沪锌下跌1.11%,而沪铜则微涨0.30%;农产品板块,棕榈油周下跌3.22%、豆粕下跌0.92%,生猪则微涨0.11%。航运板块,集运欧线周下跌5.93%,显示出市场运输需求的疲软。
交易行情热点
热点一:地缘扰动与供需博弈下,机构对原油后期走势分歧明显
受国内降息降准政策、中东地区地缘局势紧张以及美英达成贸易协议等多重因素影响,国际油价出现反弹。布伦特原油本周上涨3.95%,收63.88美元/桶;美原油上涨3.77%,收60.58美元/桶。然而,供应端OPEC+产量政策偏宽松,美国页岩油减产,但欧盟对俄罗斯的潜在制裁存在不确定性,或影响俄油供应。需求层面,EIA表需显示柴油需求有所下滑,但出行需求有韧性。总体上,市场机构对原油后续走势存在分歧。
热点二:沪铜修复持续,后续空间还有多大?
沪铜自美国实施“对等关税”后,呈现出修复趋势,价格逼近实施前水平。沪铜主力合约本周先涨后跌,累计上涨0.3%,收77450元/吨。宏观面上,美国非农就业数据韧性十足,美联储5月议息会议或保持利率不变。贸易摩擦出现转折,但短期达成协议的概率不大。需求方面,国内下游开工临近淡旺季交替节点,消费支撑或转弱。库存方面,去库态势持续,但降库速率放缓。供给方面,原料供应紧张,但国内铜精矿港口库存充足,冶炼厂备库情况良好,精炼铜供给量或保持小幅增长。多机构认为铜价后期上行空间有限。
行业政策要闻
要闻一:物价指数、进出口数据公布,表现超预期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5年前4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2.4%。其中,出口增长7.5%,进口下降4.2%。4月份,进出口总值增长5.6%,出口增长9.3%,进口增长0.8%。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认为,这一表现超出市场预期,主要受对美出口好于预期及对东盟、印度等地区的出口对冲作用影响。但关税对出口的影响仍需警惕。
本周公布的物价指数延续弱势,CPI、PPI数据同比仍处于负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CPI同比下降0.1%,环比上涨0.1%;PPI同比下降2.7%,环比下降0.4%。华泰宏观研报指出,4月CPI同比持平,主要受汽油价格下行影响。PPI同比降幅走阔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撤拖累。
要闻二:“增量”货币政策如期而至
5月7日,央行等监管部门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旨在稳定市场预期,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央行宣布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并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这是继去年9月后,央行再次同时降息降准,表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开始全面发力。
展望后市表现
能源化工板块:碳酸锂价格虽受冶炼厂减产影响,但矿端无明显减产,供需改善缓慢,维持空头思路。
黑色系板块:铁矿石需求表现良好,但供应维持高位,基本面预期走弱,矿价易承压偏弱运行。
有色金属板块:沪铅供应端产量上涨,需求端支撑有限,库存小幅增加,预计市场或延续震荡态势。
农产品板块:豆粕供应将逐渐宽松,油厂开机率回升,库存将快速回补,未来需关注政策变化和国内大豆到港情况。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