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一季度沪铝价格先扬后抑,受宏观政策、低库存及氧化铝成本下移等多重因素影响。尽管短期承压,但电解铝供应刚性约束及新能源需求增量提供长期支撑。原料端铝土矿和氧化铝量增价减,电解铝生产成本下降,但需求悲观预期导致短期铝价承压。未来供需有望保持紧平衡,沪铝具备长线配置价值。

2025年一季度,价格经历了“先扬后抑”的走势。1—2月,受宏观政策预期及低库存的双重支撑,沪铝价格稳步上涨,从19540元/吨攀升至21000元/吨。然而,进入3月,受氧化铝成本下移及旺季需求不及预期等多重因素影响,铝价回调至20500元/吨附近,市场弥漫着对成本与需求端的悲观情绪。尽管沪铝短期承压,但电解铝供应的刚性约束及新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量,仍为铝价提供了长期的支撑。

供应过剩压力凸显

国内铝土矿高度依赖进口,2025年几内亚和澳大利亚的铝土矿报价均有所下滑,海外铝土矿发运量持续增加。同时,国内铝土矿产量也呈现增长态势。近期出台的《铝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要求减少对外铝土矿进口的依赖,推动再生铝资源回收利用,未来铝土矿供应格局将逐步宽松。这导致矿端“量增价减”,拖累氧化铝生产成本。数据显示,截至3月28日,氧化铝现货报价已跌破成本线,部分厂家被迫减停产。同时,政策端提高了新增氧化铝项目的能效与环保标准,高成本产能或加速退出,而沿海绿电产能布局加速,市场供应过剩压力显著。

截至2025年2月,我国电解铝建成产能已达4364.83万吨,产能利用率高达96%,后续产能提升空间极为有限。尽管部分产能计划向绿电资源丰富的省份迁移,但西南地区水电供应的不确定性导致供应端增量有限。当前,电解铝平均生产成本下降,行业即时利润回升,厂家生产态度积极。

消费结构发生转变

截至2025年2月,房地产相关铝型材开工率同比下降,建筑领域需求疲软。然而,新能源汽车、光伏等新兴产业需求表现较好,加工订单增长。出口方面,受多重政策影响,未锻造铝材出口量环比下降且同比下降。值得注意的是,海内外铝库存绝对水平保持低位,迎来去库周期。

整体来看,原料端铝土矿和氧化铝均呈现“量增价减”态势,电解铝生产成本下降。但受消费旺季不及预期、出口量下降等因素影响,市场对需求产生悲观预期,短期铝价承压运行。然而,从中长期看,电解铝运行产能有上限约束,下游新兴产业需求保持乐观,沪铝仍具备长线配置价值,建议关注20000元/吨附近的支撑位。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