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本文概述了碳酸锂、铜、铝、锌、铅、锡和镍等金属期货品种的最新市场动态,包括供需情况、价格走势及影响因素分析,为投资者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碳酸锂

供需阶段性修复在即,宏观情绪成关键

碳酸锂市场近期表现出色,主力合约收盘上涨4.32%至80950元/吨。受澳洲矿山三季度财报影响,部分矿山下调产量指引,导致矿端增量或不及预期。与此同时,国内碳酸锂产量保持稳定增长,本周产量更是创下新高。需求端方面,下游排产数据好于预期,尤其是储能领域需求超预期增长,使得库存拐点或推迟到来。本周库存继续维持去化,碳酸锂有望在11月迎来供需阶段性修复,下方价格支撑逐渐走强。投资者应密切关注宏观情绪变化,以把握市场走势。

宏观因素交织,铜价震荡调整

沪铜主力合约上一交易日收于75900元/吨,跌幅0.85%。宏观层面,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引发市场波动,美联储11月议息会议符合预期,同时国内地方政府债务置换政策有利于改善经济局势。基本面方面,虽然有个别精炼产能将要落地,但冶炼企业检修减产影响扩大,叠加冷料供应紧张,电解铜产量继续下降。然而,进口铜可稳定流入补充市场。加工企业采购需求有所改善,叠加铜价回调,有利于刚需释放。特朗普交易逻辑提振美元指数,对铜价构成压力。同时,政策端刺激提供下方支撑,铜价呈现震荡调整态势。

氧化铝供应紧张,铝价偏强运行

沪铝主力合约上一交易日收于21275元/吨,跌幅0.86%;氧化铝主力合约收于5335元/吨,跌幅1%。美国铝业宣布矿石发运遭遇不可抗力,加剧市场对原料的担忧。虽然有新投项目提供增量,但在产企业频繁受到扰动,氧化铝产量增长缓慢。由于冶炼成本持续上涨,部分地区的个别电解铝企业开启检修或技改行动,或影响当月产量。部分消费需求出现转弱迹象,但政策端仍在发力。电解铝社会库存低于同期水平,且生产成本高企、供应端现扰动,促使铝价上涨。然而,价格走高或加剧淡季氛围,投资者需警惕。

供应紧张与消费淡季交织,锌价维持高位震荡

沪锌主力合约上一交易日收于24900元/吨,跌幅0.04%。年内锌精矿供应持续紧张,随着部分冶炼企业检修后复产,国产锌有所恢复。但前期锁价货源减少,进口锌环比下降,总供应量相对稳定。传统消费旺季表现欠佳,但增量政策持续推出,对淡季需求或有一定提振作用。供应端的问题给予下方支撑,但当前消费表现难以驱动锌价突破。精炼锌社会库存增加,锌价暂维持高位震荡。

基本面疲弱,铅价震荡磨底

沪铅主力合约上一交易日收于16925元/吨,涨幅0.39%。原生铅企业生产相对稳定,但受环保督察和大气污染预警影响,再生铅企业生产受到影响。汽车蓄电池企业开工率良好,而电动车蓄电池市场偏清淡。整体需求趋弱,电解铅社会库存增加。基本面难以支持铅价突破,铅价延续震荡磨底行情。

矿端紧缺主导市场,锡价震荡偏强

上个交易日锡价跌0.72%至258440元/吨。近期缅甸重申严格执行禁矿政策,前期复产担忧走弱。国内方面,原料紧缺影响精炼锡开工率,产量继续减少。消费方面,电子行业继续回暖,但光伏订单仍旧难言乐观。总体库存维持去库趋势,并且库存绝对量级已经回归历年均值水平。叠加国内宏观情绪积极,锡价预计震荡偏强运行。

供应扰动担忧再起,镍价基本面过剩格局延续

上个交易日镍价跌0.39%至128050元/吨。宏观情绪回暖情绪已经消化,印尼新出口令来袭,市场对印尼镍矿政策转向担忧提升。目前印尼政策不确定性较大,新增配额通过,短期镍矿价格相对坚挺。但新增配额背景下预计升水有所回落。纯镍产量已经处于高位,需求端未见明显好转。不锈钢受到终端房地产需求疲软拖累,库存仍在高位。新能源消费临近旺季尾声,且三元电池市场占比有所下降,对镍的需求增长拉动有限。精炼镍库存仍在累库,随着国内精炼镍出口增长,海外交割压力增大。综上来看,镍价基本面过剩格局延续,下方成本支撑有所松动,短期价格预计跟随宏观情绪变化。

(文章来源:西南期货,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