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11月18日,原木期货在大连商品交易所上市交易,首日推出三个合约,成交活跃。原木期货的推出强化了国内定价权,为企业提供风险管理工具和远期价格参考。首日交易呈现季节属性,后续行情需关注库存和市场需求。

11月18日,原木期货在大连商品交易所(大商所)成功上市交易,首日推出LG2507、LG2509和LG2511三个合约,共计成交9.9万手,成交金额高达68.4亿元人民币。其中,主力合约2507早盘一度跌超7%,最终收盘于764元/立方米,较挂牌基准价下滑5.68%。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木材加工、贸易和消费国,原木进口依赖度较高。创元期货研究院研究员张英鸿指出,原木期货的推出不仅强化了国内在国际贸易中的定价权,还促进了国产原木的标准化和市场化进程。

值得关注的是,原木期货呈现出显著的季节属性。银河期货原木研究员朱四祥分析,春季和秋季是建筑行业施工旺季,原木需求量大,导致价格偏高;而夏季和冬季则为需求淡季,价格波动受供需关系影响频繁。

自2022年以来,原木价格进入下跌周期,2023年原木现货价格波幅达到近五年最高值,相关企业面临价格变动带来的风险。原木期货的上市为企业提供了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和远期价格参考。

上市首日,三个合约均出现回调。主力合约2507、2509和2511分别下跌5.68%、1.54%和0.99%。尽管开盘时主力合约2507出现超跌现象,但全天走势整体平稳。

现货市场方面,基准品4米中A辐射松报价为800—810元/立方米,略高于期货挂牌价。然而,考虑到季节性淡季和房地产市场调整周期,现货价格面临下行压力。

首日交易中,多家产业企业积极参与,包括山东隆盛进出口有限公司和浙江物产森华集团有限公司等。中国木材保护工业协会会长刘能文表示,将加强与大商所的合作,推动更多木业企业了解并运用期货、期权工具。

南华期货分析师戴一帆认为,原木期货有助于市场规范化,统一交割标准将促进现货交易更规范。长期来看,原木期货的推出有助于我国企业夺取国际市场的定价权。

对于后续行情,张英鸿指出,当前原木库存水平相较于过去一两年有所下降,但并未出现紧张局面。下游加工企业需深入学习期货规则,选择最合适的参与方式。

戴一帆建议灵活套保,在价格偏低时减小仓位。朱四祥则建议背靠790—800元/立方米,逢高做空主力合约。针对原木期权,他建议关注熊市价差看跌期权组合,以获取潜在收益并限制最大损失。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