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春节假期结束后,国内大豆购销市场迎来“小阳春”,产业链各环节加快开工,贸易商、加工企业积极入市抬高收购价格。大豆市场淡季不淡,南北价格同现涨势。下游消费拉动有力,高油大豆表现明显。期货市场涨势加速,看涨预期持续增强。后期大豆价格有望稳中有升,但需警惕回调风险。

春节假期刚刚落幕,国内大豆购销市场便迎来了一波“小阳春”。产业链上下游迅速响应,贸易商与加工企业纷纷活跃起来,竞相抬高收购价格,为节后售豆的农户送上了一份丰厚的“红包”。往年农历正月,粮食主产区大多沉浸在节日氛围中,粮食购销往往进入淡季,但今年大豆市场却节后迅速回暖,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当前的上涨趋势能否持续?

大豆市场淡季“不淡”,南北价格齐上涨

据最新数据,2月8日,黑龙江嫩江、讷河、北安等地的40%蛋白以上大豆收购均价已达到每斤1.95至2元,部分高蛋白商品豆价格更是回升至每斤2元以上,较春节前上涨了3至5分;中低蛋白大豆价格也迎来了久违的连续上涨,38%蛋白大豆收购均价为每斤1.88至1.9元,累计涨幅达5至7分。华北黄淮产区的大豆价格同样稳中有升,河南周口、商丘地区的大豆收购均价为每斤2.19至2.22元,安徽淮北、亳州地区的大豆收购均价为每斤2.28至2.30元,较节前上涨2至3分。

下游消费强劲拉动,高油大豆价格领涨

东北地区国产大豆压榨企业,无论规模大小,节后均迅速恢复生产,并持续提价收购。这主要得益于下游豆粕、豆油市场的强劲表现,使得国产大豆压榨利润维持在高位。节后豆粕市场迎来“开门红”,期货现货价格联袂上涨。受春节期间美豆期货上涨的提振,2月5日节后首个交易日,大连商品交易所豆粕期货主力合约(2505)大幅上涨4%,此后几日维持高位震荡,与去年11月初的阶段高点基本持平。豆粕现货价格同样表现出色,截至2月7日,全国豆粕平均价格已接近每吨3500元,北方市场更是率先突破每吨3500元大关,较节前上涨240至300元。豆油价格同样不甘示弱,节后期货价格跃升至近两个月的高点,达到每吨8100元以上,较节前上涨约400元。

期货市场涨势加速,看涨预期增强

从更长时间周期来看,国产大豆价格在经历了连续3年的波动下行调整后,自去年12月份开始逐步企稳并温和回升,春节后上涨趋势明显加速。市场预期正在由看空向看多转变。大连商品交易所豆一期货主力合约(2505)自去年12月19日触底(每吨约3740元)后,保持波动上涨走势,春节前突破每吨4000元关口。春节后首个交易日更是跳空高开,冲至近4100元,此后保持在每吨4000元以上,2月7日收盘价为每吨4024元。大豆期货价格相对于现货价格呈现“升水”状态,这不仅促进了市场主体通过基差交易建立仓单、拉动现货收购,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市场主体对国产大豆的看涨预期正在逐步增强。

后期展望:稳中有升,但需警惕回调风险

由于国产大豆市场利好因素依然较多,后期大豆价格有望继续上行。从供需基本面来看,东北地区大豆压榨行情良好,企业开工率保持高位,特别是九三、益海等大型企业的积极入市,有利于加快高油大豆的压榨转化,从而缓解国产大豆的总体供应压力。同时,用于食品加工的高蛋白大豆需求稳定、供应偏紧,也将对国产大豆价格形成支撑。从国际大豆市场来看,阿根廷的干旱天气、特朗普上台后对全球大豆贸易的不确定性、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的宽松周期以及东南亚棕榈油减产等因素,预计将导致世界大豆价格震荡上行,对国内大豆市场的传导效应有望由“抑制”转为“拉升”。此外,国家政策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不少市场主体在春节前便预期国家将出台国产大豆加工支持政策,随着节后大豆市场行情向好、压榨企业积极开工,各类市场主体的信心增强,普遍认为当前市场行情看好,因此抓紧收购压榨。这种信心预期将对后期大豆价格底部形成有力支撑。

然而,也需要注意到当前国产大豆价格短期涨幅较大,部分原因是农民仍在过年、市场粮源偏少。随着农历正月的结束,农民普遍开始春耕备耕,主产区大豆将进入集中售粮高峰,大豆市场价格可能会出现阶段性回落。此外,3月份巴西大豆将开始集中到港,市场普遍预测2025年巴西大豆产量将达到1.8亿吨、创历史新高,由于巴西大豆价格比美国大豆价格低,也将对国内大豆市场带来一定下行压力。因此,提醒农民朋友们特别是种粮大户,综合考虑手中余豆的数量、质量、仓储条件等因素,密切关注市场行情,把握好售粮时机,适时出手,争取获得更好的收益。

(文章来源: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