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新春佳节,沙河玻璃产业展现出艺术之美与产业升级并进的新气象。玻璃从业者通过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转型绿色工厂,并积极利用期货工具规避风险。同时,他们拓展新业态,通过“工业+文旅+期货”模式增强风险抵御能力,为产业蓬勃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新春佳节,沙河德金琉璃艺术馆内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氛围,五彩斑斓的艺术装饰映入眼帘,葫芦(福禄)双全、袋袋(代代)福、柿柿(事事)如意等寓意吉祥的作品,为节日增添了喜庆色彩。红色琉璃象征财富与好运,绿色琉璃寓意健康与生机,蓝色琉璃则代表平和与智慧,这些琉璃制品将传统民族文化与现代艺术完美融合,展现出独特的文化魅力,为沙河的玻璃产业增添了新的亮点。

新春之际,期货日报记者走访了沙河玻璃产业,深切感受到了玻璃艺术之美以及玻璃产业的新生态。玻璃从业者们不断发现和创新,力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他们努力提升产品附加值,节能降碳,转型为“绿色工厂”,并积极借助期货工具规避风险,锁定利润。如今,“工业+文旅+期货”的新模式正在沙河蔚然成风。

近年来,面对玻璃产业景气度下行的挑战,沙河玻璃企业积极应对,走出了一条“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他们专注细分领域,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创新能力,并利用期货工具稳定经营。同时,他们还发展工业文旅,拓展产业边界,这些创新和突破成为了沙河玻璃企业的“新活法”。

河北望美实业集团期货部负责人霍东凯感慨道:“作为一名玻璃从业者,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企业不改变就要被淘汰。”他表示,沙河玻璃产业虽然起步早、底子厚,但近些年也面临着污染重、产品低端、同质化竞争激烈等问题。然而,现在沙河玻璃市场已完全摆脱了旧形象,产量和质量不断提升,高端产品的附加值也越来越高。

目前,沙河市拥有浮法玻璃生产线32条,产能占全国的11%。传统产业升级转型,产品在向多元化、高端化发展,涵盖钢化、中空、Low-E、制镜、卫浴、彩晶、浮雕等各种深加工工艺。其中,制镜业玻璃产品产量占全国的50%,玻璃移门产量占全国的60%,玻璃锅盖产量占全国的80%。此外,沙河玻璃产业还在向电子玻璃、汽车玻璃、光伏玻璃等高附加值产品领域拓展。

在环境、低碳环保方面,沙河的玻璃工厂也走在了市场前列。河北正大玻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庞溥军介绍,新时期,新要求,发展新质生产力和绿色低碳经济在沙河有了质的变化。如今,沙河已建成多家国家级和省级绿色工厂,正康清洁燃气项目的投产也将促使玻璃行业的能耗水平大幅下降。

“绿色”“高端”“智能化”已成为沙河玻璃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词。许多玻璃生产线实现了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窑炉、锡槽、退火窑等关键工序实现了无人化操作。这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降低了能耗和排放。

此外,越来越多的沙河玻璃企业将期货融入生产经营,利用新型风险管理工具为自身发展保驾护航。与过去传统的贸易方式相比,如今期现结合的贸易模式应用得越来越广泛。沙河的玻璃企业和贸易商深度参与玻璃期货市场,其中八成贸易商直接参与套期保值,并普遍接受期货点价的模式。期货的发现价格功能得到了有效发挥。

值得一提的是,沙河还发布了全国唯一的地域性价格指数——中国(沙河)玻璃价格指数。该指数已成为全国玻璃现货、期货、大宗商品交易三大市场的定价中心,为沙河玻璃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此次走访中,记者还发现沙河玻璃产业企业通过补短板、强根基,拓展了新业态。他们通过“工业+文旅+期货”的模式,不仅提升了产业的文化内涵和品牌形象,还增强了面对复杂市场环境的风险抵御能力。这种完整的产业生态为沙河玻璃产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沙河玻璃产业的“一路繁花”是产业不断升级、创新、适应市场的结果。它体现了行业的发展潜力和活力,但也面临着市场波动、竞争加剧等挑战。受访企业普遍认为,“工业+文旅+期货”是玻璃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必然选择。他们将继续努力,推动沙河玻璃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在庞溥军看来,沙河玻璃的发展历程是行业发展的缩影。从早期的小平拉法玻璃到格法玻璃,再到如今的浮法玻璃生产线大量投产,沙河玻璃产业经历了环保治理去产能的洗礼,才得以向更高的品质和生产工艺方向发展。沙河玻璃的从业者也逐渐向懂金融的现货人转变,充分运用好期货、期权等金融工具助力企业发展。

“历经风雨,沙河玻璃经受住了复杂的市场考验,展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庞溥军表示,“新年新气象,经过市场的洗礼后,沙河玻璃的明天会更加光辉灿烂。”

沙河玻璃产业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