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文章从宏观环境和产业动态两个维度,对2025年钢材市场的未来趋势进行深入剖析与展望,包括宏观政策加码、基建投资增长、地产行业回暖、出口持续增长等积极因素,以及钢铁行业整体利润下滑、结构性压力增强等挑战。最后提出政策引领、顺势而行的展望。

回首2024年,钢材市场行情依旧笼罩在下行周期的阴影之下。面对这一态势,2025年的钢材市场是否会延续过去的颓势,还是以2024年四季度的微弱反弹为起点,迎来新一轮的复苏回暖?本文将从宏观环境和产业动态两个维度,对钢材市场的未来趋势进行深入剖析与展望。

需求:宏观政策加码,拐点或将到来

自2020年以来,全球疫情持续肆虐,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推进,外部环境愈发复杂多变。在此背景下,中国经济面临着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等多重压力,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亦不容忽视。为应对这些挑战,中国推出了一系列宏观政策“组合拳”,逆周期调节力度显著增强。

我国宏观政策持续发力,得益于政府部门杠杆率仍处于相对较低水平。与全球主要经济体相比,如美国、日本和欧元区的政府部门杠杆率分别高达106.2%、216.8%和86.9%,而我国仅为60.3%。这为实施积极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提供了广阔空间。

2024年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指出,2025年将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打好政策组合拳。从会议定调来看,2025年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逆周期调节方向,政策力度或将超越过去十年。

在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力度持续增强的背景下,基建投资成为政策重点发力领域。2025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超长期特别国债规模有望从1万亿元增至2万亿元,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规模也有望从3.9万亿元增至4.5万亿~5万亿元。随着财政政策的持续加码,预计2025年基建投资将保持高位运行,投资增速稳定在5%~10%的水平,成为拉动钢材需求的重要力量。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正从地产依赖型向科技赋能的先进制造业转型。尽管过去三年地产下行对钢材需求造成冲击,但得益于制造业的蓬勃发展,这一缺口已得到较大程度的填补。预计2025年,在宏观政策力度持续加大和制造业复苏内生动力增强的双重作用下,制造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成为钢材需求的主要拉动力量。

此外,自2024年下半年以来,中央及地方省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旨在促进房地产行业企稳回暖的政策措施。在政策推动下,地产销售端出现了显著改善迹象。数据显示,自2024年9月以来,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降幅持续收窄,11月更是由降转增。随着宏观和地产政策的持续刺激推动,市场预期以及居民购房意愿将会逐步得到修复,商品房销售有望迎来一轮均值回归修复表现。

相较于需求侧的企稳回暖,地产供给侧的表现仍显疲弱。尽管政策效果尚未显现,但随着政策的持续推动和销售端的逐步好转,地产供给端企稳回暖只是时间问题。在2024年低基数效应的影响下,2025年地产新开工面积由降转增的概率较大。在此背景下,地产行业对钢材需求的拖累将显著减弱,甚至可能带来积极影响。

在出口方面,近两年我国钢材出口持续大幅增长。在国内需求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的背景下,海外需求的持续增长成为弥补国内需求缺口的主要力量。预计2025年我国钢材出口将保持在高位水平。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对2025年国内钢材需求做出三种情景假设:中性预期下,制造业投资增速5%,地产新开工同比下降5%,基建投资增速4%,国内钢材需求增长1.77%;乐观预期下,制造业投资增速8%,地产新开工同比增长2%,基建投资增速2%,国内钢材需求增长4.54%;悲观预期下,制造业投资增速3%,地产新开工同比下降10%,基建投资增速3%,国内钢材需求下降0.58%。

供给:整体压力缓解,结构性压力凸显

2024年以来,受需求下行与产能压力长期并存的影响,钢铁行业经历了自2015年以来最为惨淡的一年。数据显示,2024年1—10月,黑色金属压延加工行业累计亏损233.2亿元。钢铁行业生产经营压力巨大。

根据上海钢联对全国247家钢厂生产经营状况的调研统计,2024年以来钢厂盈利率水平持续下降,到8月底已接近全行业亏损状态。受制于生产利润的长期低迷,钢厂产能利用率也逐步下降。2024年以来,样本钢厂平均产能利用率为86%,同比下降3.1个百分点。随着钢厂产能利用率的下降,我国粗钢产量也进入下行周期。

展望2025年,考虑到宏观政策力度、产业政策以及需求改善预期较强等因素的影响,预计粗钢产量将下降500万~1000万吨。从品种表现来看,自2021年房地产行业进入下行周期以来,钢材需求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以螺纹钢为代表的建材需求持续下降,而以热卷为代表的工业板材和型材需求则逆势上升。在此背景下,钢铁行业整体利润持续下滑,但产业内部也呈现出显著的结构分化特征。

受钢材品种间生产利润差异的影响,近几年钢厂积极转产,将高炉铁水从建材品种向工业板材型材品种转移。这导致钢材整体供给压力下降,但结构性压力增强。以热卷为代表的工业板材供给能力持续扩张,使得其面临阶段性供给压力增强的局面,进而对整个钢材市场形成拖累效应。

展望:政策引领,顺势而行

综合供需两端的分析,我们对2025年粗钢供需状态做出三种情景判断:中性假设下,需求增长1.77%,供应持平,出口下降5%,全年粗钢供需缺口1235万吨;乐观假设下,需求增长4.54%,供应增长1500万吨,出口下降1000万吨,全年供需缺口1685万吨;悲观假设下,需求下降0.58%,供应下降300万吨,出口增长200万吨,全年供需缺口220万吨。

展望2025年,钢铁行业在经历了持续三年的下行周期后,已陷入持续“失血”的困境。随着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的持续加码和政策效用的释放,钢铁行业有望迎来阶段性“回血”的喘息之机。但要实现行业的彻底扭转和良性发展,政策对供给侧的深入改革势在必行。对于2025年钢材价格的运行方向,我们总结为八个字:“政策引领,顺势而行!”(作者单位:华闻期货)

(图片来源:钢材市场)(文章来源:期货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