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届中国(深圳)国际期货大会召开
AI导读:
第19届中国(深圳)国际期货大会在深圳召开,聚焦期货市场功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证监会副主席陈华平等嘉宾出席并发表讲话,探讨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路径。
期货日报网讯(记者刘威魁)12月7日,第19届中国(深圳)国际期货大会在深圳隆重召开,由中国期货业协会主办,主题为“发挥期货市场功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出席大会主论坛的嘉宾包括中国证监会副主席陈华平、深圳市副市长罗晃浩,以及特邀嘉宾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张明和国际掉期和衍生工具协会(ISDA)首席执行官斯科特·奥马利亚(Scott O'Malia)。
陈华平副主席在讲话中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期货市场,今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中国证监会等7部门的意见,对期货市场的强监管、防风险、促发展作出了全面具体安排。目前,期货市场品种体系健全,已上市143个期货期权品种,覆盖了国民经济主要领域。市场运行稳中有进,2024年前11个月,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金额达到561.99万亿元,同比增长7.98%。价格影响力显著增强,多个开放品种在亚太地区具有价格影响力,服务实体经济成效明显。同时,我国期货市场构建了完备的风险防控体系,相关经验已被国际证监会组织纳入新修订的《商品衍生品市场监管原则》。
陈华平副主席进一步指出,期货市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上大有可为。一是助力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通过价格发现功能,构建集中、高效、全覆盖的价格体系,优化标准仓单管理规则,提高大宗商品流通效率。二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帮助企业套期保值、锁定利润、稳定生产,促进上下游企业合理高效议价,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循环畅通。三是助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包括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推动期货交易所品种布局向新能源、新材料领域拓展,提供个性化风险管理服务,丰富绿色期货品种,优化“保险+期货”业务模式。
陈华平副主席还强调了《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促进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重要性,明确了期货市场短、中、长期发展目标。要求夯实监管制度,守牢风险底线;完善品种布局,充分发挥功能;优化市场结构,改善市场生态;做强行业机构,提升服务能力;扩大对外开放,深化国际合作。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张明教授在主题演讲中分析了宏观经济形势,认为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地缘政治风险加强,国内宏观经济政策有望继续放松。斯科特·奥马利亚则在演讲中积极评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期货和衍生品法》的颁布,并介绍了ISDA为维护衍生品市场平稳运行所制定的措施。
此外,来自境内外7家交易所的领导围绕建设世界一流期货交易所、提高大宗商品价格影响力等话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大会还邀请了近800名各方代表参与,包括中央和国家机关、证监会机关及派出机构和系统单位、地方政府、相关行业协会、证券期货基金等金融机构、产业链实体企业、财经媒体等。多家单位精心策划、协力组织举办本届大会,设有四个分论坛,内容涵盖当前我国期货市场强监管防风险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多项重要议题。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