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期货价格创新低,未来市场走势如何?
AI导读:
周二,玉米期货价格创下2020年7月以来新低,现货价格承压下行。市场供应未受太大影响,但下游需求缺乏亮点。尽管存在利多因素,但市场实际成交价格依然偏低。未来玉米价格走势如何,还需进一步观察。
周二,一位贸易商向期货日报记者表达了对于玉米期货价格持续下跌的困惑。他坦言:“我已经蒙了,真没想到玉米期货价格还会跌。”
数据显示,周二玉米期货价格创下自2020年7月以来的新低,午盘收盘报2127元/吨。现货市场上,去年玉米价格还能维持在1.3元/斤左右,然而今年9—10月,部分地区的玉米价格已跌至0.95元/斤左右。

吉林省长春市玉米贸易商张宏伟指出,尽管东北地区气温下降,有利于玉米的安全储存,但前期高温天气导致的玉米霉变问题不容忽视。这些霉变玉米的保存价值已大打折扣。市场原本预期随着气温下降,农民出售新产玉米的积极性会降低,市场供应压力会减小,价格会有所反弹。然而,由于玉米质量下降,农民及小商贩反而更加积极地出售玉米,导致北方港口及内地主要集散市场的玉米库存增加,现货价格承压下行。
目前,东北地区雨雪天气较多,玉米外运量减少,但北方港口前期累积的库存较多,市场供应未受太大影响,玉米价格表现疲弱。同时,下游需求缺乏亮点,加上生猪价格持续回落,市场参与者对后期玉米价格持悲观态度。预计季节性供应压力将成为后期玉米价格的主导因素。而河南、山东、河北等地虽然大风不断,但天气晴好,利于新产玉米的脱粒、晾晒、出售,进一步增加了市场供应量。

然而,张宏伟认为,短期内玉米价格下滑并不意味着未来没有反弹的希望。当前国内玉米市场存在诸多利多因素:内地冬小麦旺长且干旱少雨,明年产量存在变数;进口玉米及替代品供应量下降,若持续至明年上半年,国内玉米市场供应过剩的格局将有所改变;新产玉米质量普遍下降,价格分化,未来高质量玉米补涨概率较大。
进入11月,随着中储粮等国有企业在东北玉米主产区挂牌敞开收购,国内玉米市场看多情绪逐渐升温。农民、小粮贩、烘干塔与贸易商等均预计价格会反弹,但市场实际成交价格依然偏低,增储对玉米价格的提振作用有限。黑龙江盈峰粮食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柴印峰表示,新产玉米质量较差,达到国营粮食企业收购标准的玉米数量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增储利多的效果。
黑龙江齐齐哈尔市玉米贸易商潘玉田表示,当地国有大型粮食仓储企业正在大量收购玉米,但市场价格尚未对此做出充分反应。预计随着收购量的增长,收储需求将拉动玉米价格反弹。他强调,新产玉米价格过低可能损害农民利益,相关机构正在积极采取措施稳定市场价格。预计后期随着更多收购库点的开启,国内玉米价格将企稳回升。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