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抢装潮结束 多晶硅价格创上市新低
AI导读:
随着光伏抢装潮结束,多晶硅主力合约价格创上市以来新低,本周累计下跌9.94%。光伏现货价格同步下跌,市场高度关注。政策节点和电价市场化改革对光伏产业具有深远影响,但抢装潮后需求陷入真空期,企业经营压力增大。
随着本轮光伏抢装潮进入尾声,需求下滑导致主产业链价格大幅下滑。4月18日,多晶硅主力合约(PS2506)低开,盘中最低价达到37390元/吨,创上市以来新低。截至收盘,价格为37615元/吨,跌幅达6.35%,本周累计下跌9.94%,为上市以来最大周跌幅。
光伏现货价格亦同步下跌。InfoLink数据显示,电池片领跌市场,周内跌幅近9%,硅片市场价格亦快速下行,多规格价格高位松动。在行业自律减产阶段,光伏价格与需求的下跌引发了市场的高度关注。
引发本轮光伏价格与需求大幅波动的主要因素是“430”和“531”两大政策节点。“430”节点要求工商业分布式项目在4月30日前完成备案并网,以锁定原有补贴或固定电价政策。“531”节点则指5月31日后新增项目将全面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电价由市场竞价形成,不再享受国家补贴。两大政策节点对分布式光伏项目的收益模式、全年需求走势及市场竞争格局具有深远影响。
2025年2月发布的“136号文”明确了新能源项目的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方向,企业为赶窗口期抓紧投资建设,导致需求井喷式上涨,推动价格全线上涨。但随着政策窗口临近,抢装结束,供应链迎来转折,光伏主产业链价格呈现下跌趋势,核心原因是下游需求开始退坡。
“136号文”提出新能源项目上网电量原则上全部进入电力市场,通过市场交易形成电价,这将提升光伏发电的市场化水平。但抢装潮后,需求陷入真空期,光伏企业面临更大经营压力。市场主要担忧电站投资收益率的不确定性和投资步伐放缓导致的国内需求持续衰减。
多家光伏上市公司负责人表示,抢装结束后,需求将进入真空期,电站投资收益率面临较大不确定性,投资者将持续观望,重新审视投资策略。一位光伏企业负责人指出,市场化交易方向虽好,但突然进入全面市场化交易,电站投资方面临投资回报不确定的问题,导致需求缩减。
在多重压力下,光伏产业需求衰减的冲击将使企业经营进一步承压。自2024年四季度以来,全行业减产保价,以缓冲价格下跌和化解产能供需错配缺口。已披露的光伏一季报显示,企业单季度净利润续亏,现金流持续消耗,经营压力未缓解。
光伏协会预计,中国2025年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将在215—255GW之间,相比2024年超过277GW的装机规模,2025年中国光伏装机规模将下滑。此外,光伏制造商还面临国内光伏装机增速下滑和光伏出口规模挑战的双重压力。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