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期工业硅期货价格持续震荡下跌,4月17日盘中跌破9000元/吨,创上市以来新低。业内人士指出,供应过剩和需求疲软是导致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未来价格仍有下行空间,但需关注大厂生产动向。

近期,工业期货价格持续震荡下跌,市场态势严峻。

4月17日,工业硅期货主力合约SI2505盘中跌破9000元/吨大关,触及8970元/吨的新低点,创下了上市以来的最低纪录。截至收盘,SI2505合约报收9015元/吨,跌幅达到0.93%。

业内人士指出,工业硅价格的持续下滑,主要是由于供应过剩和需求疲软的双重压力。供应方面,尽管大型企业有所减产,但整体供应仍然过剩,库存持续累积,现货价格承压下跌。广发期货分析师纪元菲表示,在价格低位背景下,供应过剩问题尤为突出。

从供给端看,工业硅市场呈现“北减南增”的趋势,西北地区大厂减产停炉,但西南地区新增产能陆续投产,使得周度产量虽有下降,但仍维持在7万吨以上。国信期货分析师李祥英预计,月度产量可能在31万吨左右,基本能满足下游需求。

然而,需求端却持续低迷,且有进一步走弱的趋势。李祥英指出,光伏产业企业开工率较低,抢装需求减弱,多晶硅企业面临生产亏损扩大的压力。同时,有机硅价格下行,企业被迫减产,对工业硅需求减少。合金行业对工业硅的需求也一般。

在下游需求难以回升的情况下,工业硅库存高位运行。截至4月17日,工业硅仓单增至69831手,叠加现货库存,显性库存突破75万吨。高库存也是导致价格持续低迷的原因之一。

工业硅现货价格同样低迷。4月17日,浙江市场通氧553#均价报9050元/吨,通氧421#均价报10650元/吨。

从成本角度看,持续低迷的价格已经击穿了行业大部分企业的现金流成本。新疆地区平均现金流成本在10000元/吨附近,云南及四川则在11000~13300元/吨。尽管价格已跌破成本,但中大型企业仍有生产动力,西南地区进入丰水期后成本压力将减弱。

展望后市,分析师认为工业硅仍处于供过于求格局,价格仍有下行空间。但需注意大厂生产动向,若大厂进一步减产,或带动价格企稳。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