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涤纶短纤行业计划在4月启动一轮10%的减产措施,以应对市场低迷和库存高企的问题。此举旨在提振市场信心,改善供需关系,支撑价格回升。市场需持续关注减产的真实性和持续性,以及其对原料PTA和乙二醇的影响。

近日,聚酯市场迎来新动向,涤纶短纤行业计划在4月启动一轮减产措施,以应对市场挑战。

据华瑞信息透露,为维护涤纶短纤行业的健康发展,避免过度竞争导致的价格战,行业内大厂计划减产10%,持续时间为1个月,并将于4月初实施监督检查。这一消息引起了市场及产业链相关企业的广泛关注。

国贸期货分析师陈胜指出,目前市场状况严峻,长丝POY、FDY、DTY及涤纶短纤的库存可用天数分别为27天、31天、32天和14天,春节后库存持续累积。

通常,企业会在市场需求低迷、库存高企或利润空间被压缩时考虑减产。国泰君安期货高级分析师贺晓勤回忆,上一轮行业自律减产始于2024年6月下旬,在经历了半年亏损后,短纤行业选择挺价,多数工厂减产10%至15%,加工费随后逐步回升。

当前,厂家计划再次集中减产,主要目的是应对需求疲软和加工费较低的问题。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当需求不足时,短纤工厂的经营面临较大挑战,春节后短纤加工费从1200元/吨跌至1000元/吨左右。

恒逸国贸研发总监王广前认为,短纤工厂减产挺价的核心原因在于加工费持续压缩,特别是盘面加工费已低于生产成本。陈胜表示,为期1个月、幅度10%的减产计划表明行业正在积极应对市场压力,消息传出后,短纤加工费迅速上涨100元/吨。

贺晓勤认为,如果厂家能够执行到位,10%的减产幅度和1个月的持续时间将对市场产生显著影响。她指出,减产消息往往能提振市场信心,促使下游客户提前采购,有助于消化库存,改善供需关系,支撑价格回升。

然而,陈胜也提到,短纤减产的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贺晓勤预计,本轮减产可能产生一定效果,但持续性取决于加工费水平,当加工费恢复至1200~1300元/吨时,厂家减产的意愿将减弱。

减产消息公布后,短纤盘面价格受到提振,加工费大幅提升。陈胜强调,当前市场需求偏弱是导致市场低迷的主要原因,供给端的收缩只能短暂提振市场价格及利润。

贺晓勤表示,市场需持续关注短纤工厂减产的真实性和持续性。中长期来看,市场应关注逢低做多短纤加工费的机会。从整体产业链来看,短纤工厂的减产将对原料PTA乙二醇的刚需产生利空影响,盘面可能呈现短纤走强、原料回落的格局。

据王广前介绍,当前短纤工厂和下游纱厂的库存水平均不高。期货价格前期下跌至低位水平后,短纤工厂产销良好,部分甚至存在超卖现象,贸易商环节的库存也在期现价差拉大的背景下快速出清。

展望后市,陈胜认为,市场仍需观察企业真实的减产情况。同时,随着短纤工厂公布检修计划,长丝行业也希望通过减产解决当前弱产销、高库存的问题。贺晓勤指出,成本端原油支撑仍存,聚酯产业链或呈现窄幅区间震荡格局。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