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原油市场表现复杂,供需与宏观因素交织影响油价
AI导读:
本周原油市场表现复杂,油价先抑后扬,周线收跌。供需层面与宏观因素交织影响油价,投资者预期变得谨慎。未来一段时间,供应端变化将是主导市场预期的关键因素。
本周原油市场表现复杂多变,让专注于油价交易的投资者颇为无奈。在铜价飙升、黄金大涨及股市强劲上涨的背景下,原油却以周线收跌告终,这一反差表现反映出投资者对油价的预期变得更为谨慎。
本周油价走势呈现先抑后扬态势。在需求疲软的利空冲击下,油价在最初三个交易日内大幅回调8美元/桶,这一跌幅令众多投资者始料未及。然而,周四和周五油价又大幅反弹,收复了部分失地,周线收出长上影线,延续了自10月以来的振荡盘升趋势。油价的这种表现,一方面受到供需层面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宏观层面出现了重大变化,导致投资者预期发生巨大转变。美国10月CPI增幅低于预期,基础通胀似乎已达峰值,这将使美联储能够放缓大幅加息的步伐,从而大幅提升全球金融市场风险偏好,各类资产价格出现明显反弹。
此外,本周原油市场还呈现出两个显著变化:一是SC原油的涨跌速度与外盘存在差异,跌时快于外盘,涨时则明显慢于外盘。SC原油价格走势融合了供需、汇率及海内外宏观预期差等多重因素。过去一周,SC原油与国际原油价差大部分时间保持稳定,仅在周四和周五较外盘少涨了约1.5美元/桶。这期间美元的大幅下跌进一步放大了原油内外盘差异,这在市场巨变及投资者预期差异的背景下属正常现象。二是本周油价整体表现明显弱于股市、黄金、铜等同期资产表现,而原油裂解差或许能解释这一现象。裂解差较弱反映出本周原油市场需求疲软主导了投资者预期,成为油价相对弱于其他风险资产的最重要原因。未来一段时间,原油市场供需层面的变化将继续主导市场预期。我们对油价年内剩余时间的表现并不悲观,预计其仍将维持相对偏强的运行格局。


需求疲软成为拖累油价的关键因素
本周,原油市场供需层面的变化成为导致油价下行的重要原因。美国能源信息署(EIA)下调了明年原油需求预测,给油价带来下行压力。此外,周度高频数据显示原油库存增加也打击了市场情绪。EIA短期能源展望报告显示,在修正了2022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速预期上调14万桶/日至226万桶的同时,将2023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速预期下调32万桶/日至116万桶/日。这一大幅下调明年需求预期的动作令市场感到意外,并成为本期报告中对市场情绪影响最大的利空因素。该消息促使投资者从前期聚焦供应端趋紧转向重新衡量市场供需两侧的变化,对油价展望变得谨慎。同时,EIA还将2023年美国原油产量增长预测下调21%或增加48万桶/日,此前为61万桶/日。预计2022年美国原油产量将增加58万桶/日,此前为50万桶/日。预计2022年美国原油需求增速为49万桶/日,此前为46万桶/日。预计2023年美国原油需求增速为10万桶/日,此前为19万桶/日。通过跟踪EIA平衡表可以看出,明年一季度之前原油市场供应整体紧张,市场将从累库转为去库阶段。尽管EIA大幅下调了明年原油需求预期,但2023年剩余时间原油市场供需仍将保持大致平衡,对油价形成明显支撑。
供应端方面,除了OPEC+减产带来的供应减少外,美国战略原油投放也将结束。11月初,美国能源部向6家企业出售了1500万桶战略储备石油,完成了史上最大规模释储计划的最后一批。这意味着长达半年的美国1.8亿桶战略原油投放计划告一段落。目前,国际能源署没有进一步投放战略原油的计划,市场上因战略原油储备投放增加的90万桶/日供应也将消失,这将进一步加剧供应端紧张局面。释储导致美国战略石油储备(SPR)降至1984年5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为保证弹性,美国能源安全特使表示需要回购2亿桶石油来补充战略石油储备。上月,美国总统拜登宣布了一项计划,一旦美国原油价格回撤至70美元/桶附近,将开始回补战略石油储备。国际能源署署长比罗尔周三批评了OPEC+上月的减产决定,称这将使面临经济衰退的国家前景更加恶化。他表示,这一举措加剧了通胀,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通胀,因此可能需要“重新考虑”。
另外,七国集团外长周五声明将在未来几周内落实对俄罗斯海运石油的价格上限。根据禁运令,12月5日起,西方国家将无法进口俄罗斯石油,除非满足价格上限的规定。据俄罗斯能源发展中心的一份报告显示,随着欧盟对俄罗斯原油的进口禁令于12月生效,俄罗斯石油产量可能会在当月降至900万桶/天。预计与6月至10月的平均水平相比,12月的日产量将减少150万—170万桶。
综合来看,尽管原油需求疲软预期仍会不时困扰市场,但综合考虑供需两端的变化,供应端在未来一段时间将是原油市场面临的更确定性变化。虽然需求侧明年的弱预期会影响投资者预期,限制油价的上行空间,但综合当前市场影响因素来看,油价直接转弱的概率较小。现阶段实货市场尚未引发市场焦虑,但可以预期年内供应端炒作题材较需求侧对油价影响更为灵敏,这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内对油价不能轻易看空。

宏观因素助力风险偏好回升
周四公布的美国10月份CPI降温幅度超出预期,这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几十年来最快的物价上涨正在消退,并为美联储提供了放缓大幅加息的空间。美国劳工部周四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核心CPI环比上升0.3%,同比增幅从9月份的40年高点降至6.3%。10月CPI整体环比上涨0.4%,同比上涨7.7%,低于市场预期。尽管核心价格下降是好消息,但通胀水平仍然过高。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本月早些时候表示,官员们需要看到月度通胀持续走弱。他还暗示,利率峰值可能高于政策制定者此前的预期。医疗服务和二手车价格指标的下降抑制了核心通胀,住房成本上涨对整体CPI涨幅的贡献超过一半。美国通胀数据公布后,2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跌16个基点,美元暴跌,美国股市和大宗商品大幅上扬。

尽管美国通胀数据高企可能让美联储在后续加息选择上仍有预期变化,导致市场情绪有所反复,但可以看出宏观因素未来大势已逐渐明朗。宏观利空预期已经迎来拐点或非常接近迎来拐点,过去一段时间持续压制金融市场的宏观利空因素正在消退,风险资产也迎来喘息之机。此外,就原油自身供需层面而言,投资者将在供应收紧和需求疲软之间进行反复权衡。供应端收紧仍是未来一段时间油价的主导因素,而需求疲软会不时影响市场预期。从月差表现来看,投资者仍在继续对接下来几个月的供应收紧进行押注,一旦被证实将进一步成为油价上行动力。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本文内容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