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美航线海运市场因关税政策动荡,货量大幅下滑,运价走低。船公司将美线过剩运力转移至其他航线。企业为应对关税压力,加速供应链全球布局步伐。

  本报记者孙丽朝北京报道

  “美线货量下降显著,众多订单遭遇取消,客户普遍持观望态度。”上海一家国际货运公司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坦言,“若高关税政策持续,美线市场前景将更加严峻。”

  需求下滑导致海运舱位供过于求,美线运价持续走低,多家船公司已将美线过剩运力转移至全球其他航线。业内人士预测,至4月底,中美航运市场货量将锐减八至九成。未来,企业供应链全球布局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在国际贸易的大棋盘上,中美航线海运市场正经历前所未有的震荡。未来市场走向及企业应对策略,值得每个行业参与者深思。截至记者发稿,4月2日至17日,短短15天内,这场由关税引发的风暴不仅使美线海运往日繁荣不再,更在全球航运和供应链领域引发连锁反应。

  中美航线海运市场的动荡,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一次“恶果”,但也促使全球航运业和供应链重新审视自身,在困境中探索新方向。

美国进口量暴跌64%

  自2025年年初以来,特朗普政府迅速提高关税门槛,频繁调整关税政策,给国际贸易带来极大不确定性。

  货运数据公司Vizion在4月10日发布的“关税冲击波”报告中指出:“随着关税相关不确定性加剧,美国集装箱预订量实时暴跌。”Vizion对比数据显示,2025年3月24日至31日与4月1日至8日,全球预订标准箱数量环比大幅下跌49%,美国整体进口数量环比大幅下跌64%,对华进口下降64%。

  4月10日,美国宣布再次提高关税,对中国商品征收高达145%的关税。次日,中国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税率提高至125%。

  壹航运创始人兼CEO钟哲超表示,中美高额关税政策已导致双边贸易停滞,大量订单和航线被取消,若关税政策持续,情况将进一步恶化。

  据美线班轮公司提供的数据,4月初,中美班轮航线取消率已达65%。预计4月底,中美航运市场货量将减少八至九成。货量大幅减少导致运价下滑,以厦门到美西的40英尺高箱为例,运价从3月底的2200美元降至现在的1600美元。

  4月11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上海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为1394.68点,北美航线部分货物取消出运计划,订舱减少,价格小幅调整。

  同日,宁波航运交易所发布的运价指数显示,北美航线降幅更大。随着美国在全球加征“对等关税”,中欧双方同意立即开展电动汽车价格承诺谈判,未来双方贸易合作有望进一步深化。

美线过剩运力转向其他航线

  在中国至美国运价下跌的同时,至欧洲、南美、日本等地的运价均上涨。上海航运交易所数据显示,中国至欧洲基本港运价小幅上涨1.5%;至地中海上涨5.7%;至南美上涨9.1%。

  但市场担忧中美航运外溢运力将影响其他市场。钟哲超表示,全球供应链和航线布局紧密相连,多家船公司已将美线过剩运力转移至欧线、南美及东南亚航线,预计从4月底或5月初开始,各航线运价将受冲击。

  国投期货、华泰期货发布的集运指数周报均指出,美线停航规模持续高位,美线过剩运力对欧线的传导压力将延续。

  为提振市场运价,船公司开始缩减运力。德鲁里发布的集运周报显示,2025年4月15日至18日,主要东西向主航线已宣布取消83个航次,占计划航次的12%。

  德鲁里建议,货主企业应保持供应链韧性,建立快速响应机制,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贸易格局。

供应链全球布局加速

  面对高额关税政策,许多货主考虑转口贸易,但面临诸多挑战。转口至东南亚或日韩的方案受到严格盘查,且受到原产地规则限制。

  钟哲超表示,部分商品中转到越南、印尼等国工厂换标贴装的现象违规且损害中国外贸企业形象。美国正严查此类现象,贴标换产地证等简单转口贸易不具可持续性。

  然而,美的、海尔等企业已在东南亚、南美、东欧布局产业链,展现出高供应链韧性。关税战将加速企业供应链全球布局步伐,物流企业也意识到离岸物流服务能力的重要性。

  钟哲超分析,由于美国推出“对等关税”90天豁免期,东南亚国家实际关税税率较低,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东南亚至美国航线将出现赶货抢运潮。同时,东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至东南亚、东南亚至美国线的货量和运价预计短期大幅上涨。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