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球锡市场供应紧张,沪锡期货备受关注
AI导读:
2025年全球锡市场面临资源端约束,刚果(金)Bisie矿山停产和缅甸地震加剧供应紧张。中国作为全球最大锡矿生产国,锡矿供应增长缓慢,对外依存度提升。全球精炼锡产量受限,AI技术发展带动锡需求增长,但贸易摩擦影响消费增速。缅甸强震和刚果(金)战事持续,沪锡期货备受关注。
2025年,全球锡市场依旧面临资源端的严峻挑战。一季度,刚果(金)的Bisie矿山停止运营,对市场造成了显著影响。同时,缅甸发生的7.9级地震,进一步加剧了生产运输的不确定性,具体的影响程度和持续时间还需看电力恢复的进度。这些事件共同限制了矿端供给,激发了市场的做多热情。
资源稀缺,地缘因素扰动供应
近年来,全球锡矿资源储量持续减少,供应扰动频发,导致锡矿供应紧张。刚果(金)东部的武装冲突持续,Bisie矿区常遭袭击。作为全球最大矿之一,该矿区去年锡精矿产量约占全球供应的6%,停产后将大幅影响年产量。若Bisie矿山长期无法复产,其影响程度不亚于2023年缅甸禁矿。此外,缅甸中部发生的7.7级强震,已波及云南瑞丽,可能对矿区地质结构、巷道等产生影响,预计复产时间将推迟1-2个月,进一步加剧锡矿紧张局势。佤邦工业矿产管理局虽宣布4月1日将举行曼相矿区复工复产座谈会,但缅甸的推迟使复产预期再次延后。
作为全球最大的锡矿生产国,中国近几年锡矿供应增长缓慢,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2025年一季度,海外锡矿进口可能出现下滑。若Bisie矿山持续停产,海外锡矿进口将大幅下跌。
全球精炼锡产量受限
2025年1-2月,全球精锡累计产量为2.89万吨,同比增加10.89%。冶炼厂2月开工率为56.5%,部分企业维持正常生产,但受春节放假影响,整体开工率略有下滑。国内最大产区云南,作为全国锡冶炼核心区域,其产能利用率受制于原料端不足的压力,缅甸矿进口量持续走低。精矿加工费持续下降至历史低位,导致冶炼厂生产积极性降低。与此同时,我国精炼锡出口逐年递增,2024年出口精锡1.72万吨,同比增加0.51万吨。而印尼2024年精锡出口4.57万吨,同比减少2.23万吨,出口受限成为精锡供应回落的主要原因。
警惕经济风险加剧
随着全球Deepseek等AI技术的深入发展,对强大、高效且能源友好的计算资源的需求持续增长。锡作为“算力金属”之一,数字经济的底层原材料,预计伴随AI的爆发式发展,以及我国对电子产品等消费的鼓励政策推出,将进一步带动相关产品耗锡需求增长,成为锡需求的新增长点。然而,2025年受全球贸易摩擦升级影响,消费增速可能放缓,预估增速小幅下调至2.4%。
总结
缅甸强震和刚果(金)战事持续,对锡市场造成重大影响。缅甸锡矿重要地位凸显,锡价拉升,但佤邦尚未全面复产,需一定周期筹备。短期内,更可能影响道路运输。同时,刚果(金)进口预计将大幅下滑,国内锡矿供应趋紧格局难改。供给减少激发市场做多热情,投机资金加速流入。在供给侧修复前,预计锡价将延续高位震荡,后续需关注刚果(金)及缅甸锡矿生产动态。
(文章来源:中金财富期货)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