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受美元走强及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影响,沪铝主力合约下跌。电解铝市场供需紧平衡,氧化铝价格飙升。出口退税政策调整推动铝行业转型升级,铝冶炼纳入碳市场促进行业转型。未来铝价预计呈震荡上行趋势。

受美元走强及材等产品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双重影响,截至11月18日,沪铝主力合约收盘价下跌1.37%,报20515元/吨;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铝价亦走低,跌幅0.38%,报2646.5美元/吨。

电解铝供需格局趋紧

10月份,国内电解铝运行产能达到4362万吨,开工率维持在95.74%的高位,接近4500万吨的产能上限。云南地区水电供应超出预期,推动10月电解铝产量同比增长1.69%,达到370.29万吨。然而,截至11月14日,云南电解铝生产成本攀升至20893元/吨,导致企业亏损253元/吨,年内首次陷入亏损境地。这主要归因于氧化铝价格的急剧上涨,其在国内现货市场的均价已达5596元/吨,年涨幅高达77.8%;海外市场氧化铝价格更是突破800美元/吨。氧化铝价格飙升的背后,是铝土矿供应长期紧张和来源单一的问题加剧。几内亚氧化铝公司(GAC)的铝土矿出口暂停,叠加冬储需求增加和北方环保检修等因素,进一步收紧了国内氧化铝供应。预计11月国内电解铝产量为358万吨,按吨铝氧化铝单耗1.93吨计算,当月国内氧化铝供应将短缺3.64万吨,短期内价格易涨难跌,为电解铝成本提供有力支撑。

需求方面,地产投资持续低迷,1-10月累计增速下降10.3%,房屋施工面积累计增速亦下降12.4%,连续28个月下滑。然而,新能源汽车和光伏电力等新兴领域对铝的需求保持快速增长。1-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77.9万辆和97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和33.9%。尽管11月国内进入消费淡季且铝价高企,中下游铝加工企业采购意愿不足,但新能源汽车和光伏等领域的强劲需求仍为铝市场提供了一定支撑。库存方面,截至11月18日,国内主流消费地区电解铝锭库存为56.3万吨,较上周四略有减少;而铝棒库存则有所增加。

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影响深远

近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调整出口退税政策的公告,取消了铝材、材等产品的出口退税。这一政策调整短期将增加铝企出口成本,但长远来看,有助于推动铝行业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型升级,并促使企业加快海外布局以规避税收风险。我国铝产品出口以铝材和铝制品为主,美国是主要出口市场之一。随着特朗普表示将在2024年1月上任后加征进口关税,不少铝企正抓紧窗口期抢出口。出口退税取消后,部分低附加值和缺乏定价权的铝产品可能由出口转为内销,加速国内外铝市场供需分化。

铝冶炼行业纳入碳市场势在必行

我国正积极推进将钢铁、水泥、铝冶炼三个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作为高能耗、低附加值的金属冶炼行业,电解铝成为能耗双控的重点对象。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铝行业碳排放量为5.3亿吨,其中电解铝环节碳排放量占比高达79.2%。随着“双碳”战略的深入实施,铝冶炼行业纳入碳市场将推动其向更清洁、更高效的生产方式转型。同时,这也将促进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提高绿电使用比例。2023年,我国电解铝行业绿电使用比例已达24.4%,绿电解铝年产量超过1000万吨。

综合来看,2024年国内电解铝市场呈供需紧平衡状态。铝土矿供应担忧、氧化铝成本上升以及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等因素共同制约了电解铝产量的增长。然而,新能源汽车、光伏电力等新兴领域的强劲需求为铝市场提供了一定支撑。未来,随着绿色铝需求的爆发和铝产能硬约束的加强,铝价不宜过分看空。预计沪铝运行区间在20000~22000元/吨之间,伦铝运行区间则在2450~2750美元/吨之间。

(作者单位:中辉期货;文章来源:期货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