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年来,大商所期货市场对外开放稳步推进,开放品种持续增加。铁矿石期货成功迈出国际化的第一步,棕榈油期货及期权对外开放重塑了国际贸易定价格局。大商所通过规则输出、结算价授权等方式“走出去”,形成双向互动,提升了国际影响力。

近年来,我国期货市场对外开放步伐稳健,开放路径持续拓宽,开放品种不断增加。据期货日报记者报道,截至目前,已有24个期货、期权品种以特定模式引入境外交易者,合格境外投资者可参与交易的期货、期权品种总数达到75个。其中,大商所的相关品种数量分别为11个和20个,约占开放品种总数的三分之一。

在推进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大商所坚持以我为主、循序渐进的原则,积极探索对外开放新模式,逐步扩大品种底盘,有序推动符合条件的商品期货、期权品种纳入对外开放范围,吸引更多境外产业企业参与境内期货交易。同时,通过结算价授权等方式实现“走出去”,多维度提升“大连价格”的国际影响力。

从“单点突破”到“全链条覆盖”

大商所的国际化之路始于2018年,铁矿石期货作为首个对外开放的已上市期货品种,成功吸引了境外大型矿山和贸易商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截至2024年年底,已有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客户在大商所铁矿石期货上开户。此外,国内钢铁企业也开始利用基差贸易模式向国际矿山采购铁矿石,以“大连价格”为定价基准的铁矿石国际贸易生态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铁矿石期货的成功开放为大商所后续开放更多期货品种积累了宝贵经验。2020年底,我国首个全进口商品期货品种——棕榈油期货正式对外开放;2021年6月,棕榈油期权上市交易并同步引入境外交易者。随着大商所棕榈油期货及期权的对外开放,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等地区的产业链企业积极参与,重塑了棕榈油国际贸易的定价格局。如今,国内70%的棕榈油现货贸易以大商所棕榈油期货价格为基准进行定价。

辉立期货CEO张赐政指出,铁矿石和棕榈油期货的国际交易活跃度持续提升,在全球大宗商品贸易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许多国际贸易商和机构投资者在制定采购计划或对冲策略时,都会将大商所的市场价格作为重要参考。

与铁矿石、棕榈油期货的“单点突破”相比,大商所豆系品种的对外开放更具力度。2022年年底,黄大豆1号、黄大豆2号、豆粕豆油期货和期权以境内特定品种方式引入境外交易者,豆系品种成为国内期货市场首个实现全系对外开放的品种板块。这一举措使得全球的大豆产业链企业能够直接参与中国大豆期货市场,获得了更好的压榨利润锁定、税收政策匹配、汇兑和保证金管理效果。

据统计,目前已有超过150家来自英国、瑞士、新加坡、马来西亚等30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客户参与了大商所大豆系列品种的交易,其中包括国际粮商嘉吉、翱兰等境外大型产业企业。

随着大豆系列期货品种价格发现功能的日益有效,越来越多的国际粮商境外子公司开始主动使用黄大豆2号、豆粕、豆油期货和期权来锁定采购成本和压榨利润,更好地管理南美大豆在国际贸易业务中的市场风险。

“近年来,大商所持续推动品种国际化,吸引了更多境外投资者的关注。”张赐政表示,2024年境外客户对大连期货市场的兴趣进一步提升,开户数量稳步上升,显示出国际市场对大商所的认可度在不断提高。

从“单边开放”到“双向赋能”

期货市场的国际化不仅要“引进来”,更要通过规则输出、结算价授权等方式“走出去”,形成双向互动。在铁矿石期货对外开放前夕,大商所发布了一系列管理办法,为铁矿石期货引入境外交易者打牢制度基础。

大商所通过境外中介机构优化了开户和交易流程,提高了境外投资者的参与积极性。同时,大商所还推出了多项创新业务,如优化境内特定品种日常结算换汇机制,提高了境外客户的资金管理效率。

交割结算价授权是大商所“走出去”的又一重要举措。大商所与马来西亚衍生产品交易所合作,推出了豆油期货交割结算价授权协议,进一步提升了特定品种的国际影响力。

大商所国际化业务的稳步发展,也进一步密切了与国际交易平台的合作关系。大商所先后获香港证监会、新加坡金融监管局等机构批准,成为相关市场的运营商或提供者,这些成果的背后是境外监管机构对中国期货市场对外开放规则、金融基础设施规范化运营的认可。

未来,大商所将继续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宗旨,坚持扩大对外开放、深化国际合作、优化市场服务的发展方向,为更多的全球产业链企业提供优质的风险管理工具和定价参考。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