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春节前有色金属市场表现抢眼,多数品种累库幅度不及往年,供需结构趋紧成为关键。宏观预期改善、规避海外关税政策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有色金属价格出现反弹。节后下游开工预期分化,需求成为影响金属价格弹性的重要变量。

今年春节前,有色金属市场表现抢眼,多数品种的累库幅度明显不及往年,且节前有色板块整体呈现出相对持稳的趋势,与去年春节前普遍下跌的态势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一现象背后,宏观政策预期的改善以及规避海外关税政策风险等多重因素发挥了关键作用,期货日报记者采访了多位市场分析人士,对此进行了深入解读。

宏观经济数据回暖,市场信心增强

中信建投期货工业品首席分析师江露指出,从宏观层面来看,今年1月份以来,国内公布的2024年四季度经济数据表现回暖,对有色金属市场偏悲观的情绪进行了有效修正。数据显示,2024年四季度GDP同比增长5.4%,增速较三季度加快0.8%,带动全年GDP同比增长5%,实现了年初确定的5%左右的增长目标。同时,外贸数据亦表现强劲,海关总署公布的2024年进出口贸易顺差达到9922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

新湖期货有色金属分析师孙匡文表示,宏观面情绪的改善激发了市场风险偏好回升,也推升了春节前有色金属价格。国内相关部门表示会择机降准降息,并不定期公布财政政策,向市场释放了明确的利好信号,市场信心得以有效提振。此外,市场对特朗普政策可能带来的冲击的担忧有所缓解,叠加2024年12月美国核心通胀数据下降,市场对年内美联储降息预期小幅升温。

海通期货研究所有色研究员王云飞则认为,年初以来,有色金属价格回稳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随着2024年四季度市场的利空因素集中释放,有色金属价格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底部夯实后,短期存在反弹需求;二是当前市场对2025年需求端表现仍有一定期待,叠加一季度国内需求刺激政策可能进一步加码,以及特朗普上任前的抢出口行为及市场对春节前补库以及节后旺季的习惯性思维,共同推动了1月初有色金属价格出现向上修正。

节前累库表现滞后,供需结构趋紧

据江露介绍,由于国内春节假期期间有色金属上游生产不受影响,下游加工企业陆续停工,有色板块一般存在季节性累库表现。然而,今年春节前有色金属市场却普遍呈现出累库滞后的情况。孙匡文表示,往年春节前两周即普遍进入累库状态,但今年春节假期前一周仍未见明显累库。以铜为例,往年春节前铜累库普遍超过8万吨,但今年累库尚不足2万吨,铝等其他金属情况类似。

国投期货有色首席分析师肖静指出,春节前与制造业关联的品种中下游开工持续性更强,尤其是铜、铝等金属。这导致与往年相比,今年直到节前倒数一周,第三方统计的社会库存才明显累积。与往年相比,今年下游需求从去年四季度贯穿至春节前,这背后一方面有赶工赶产以规避美国关税政策不确定风险的因素,另一方面也与国内继续加码家电、汽车等“以旧换新”政策支持相关。

江露进一步表示,目前来看,春节前铜库存(LME+上期所+COMEX+国内保税区)为0.23万吨,累库幅度为0.5%,小于前几年变化幅度,月度价格涨幅为2.4%,反映出铜供需结构存在韧性。国内铝库存(铝锭+铝棒)节前下滑1.54万吨,逆季节性去库2.5%,供需结构明显强于前几年,月度价格涨幅为2.33%。其他品种(锌、镍、铅及螺纹钢)累库幅度与价格变化规律性弱于铜和铝。总体来看,由于有色金属板块整体库存偏低,加上铜、铝、锌等为代表的有色金属品种累库增幅不及往年,表现出供需结构趋紧,有利于1月份以来的有色价格反弹。

节后下游开工预期分化,需求成为关键变量

江露告诉记者,今年有色金属下游生产节奏相对一致,1月中旬后加工企业陆续停止春节前备货放假停产,2月中旬左右基本恢复生产。相较2024年,整体呈现放假时点后延、时长缩短等特点,原料储备亦相对后延。

由于加工企业对终端表现预期历年保持一致,即1月、2月为传统淡季,3月、4月消费成色显现,生产规划更多参考节前订单及价格情况。因此,今年春节假期前后的生产变化主要受如下原因影响:一是绝对价格偏低,下游逢低备货情绪较浓;二是在抢出口等因素加持下,下游订单量略胜往年同期。

然而,节后需求预期却呈现出一定的分化。王云飞表示,从SMM对下游企业的调研情况看,春节前有色金属下游补库情况总体比较谨慎,开工则基本上维持稳定。但受到需求后置等因素影响,放假时间总体较2024年缩短。节后需求预期仍有部分分化,但总体偏保守。从在手订单来看,2025年的订单可能较2024年进一步下降,企业观望情绪较重。

肖静预计,国内多数有色金属社库仍将以累积为主,节后物流到货会更明显。不过由于消费形势复杂,目前对累库曲线的预期很模糊。初步认为铜、铝市场累库幅度可能处于偏低水平。孙匡文则认为,目前市场对国内宏观政策抱有较大期许,因此对节后消费预期较乐观。预计节后多数金属加工企业开工率将快速回升,大中型金属加工企业或尤为明显。

整体来看,2025年产业消费预期总体较2024年更加谨慎。随着海外政策风险提升,需求很难进一步改善。同时,部分品种的供应表现同样值得关注。在孙匡文看来,多数金属的供给端压力不太突出,这意味着消费端的实际表现是影响金属价格弹性的较大变量。

江露表示,今年产业需求强弱与国内“两新”政策的力度及美国对华关税政策影响有关。目前海内外市场处于降息周期中,国内外基准利率均有望进一步下调。同时,国内扩大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覆盖面及力度,在财政政策方面进一步发力,这都有望为金属消费提供增长动力。而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则会推升金属终端消费品的价格,进而抑制金属消费。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有色金属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