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期货”模式创新不断,助力乡村振兴
AI导读:
八年来,“保险+期货”规模逐年扩大,风险保障水平提升。衍生出“保险+期货+N”模式,助力乡村振兴。未来发展趋势是标准化,开发标准化产品、建立标准化体系。
“‘越过山丘’,将‘保险+期货’不断推向纵深”系列报道之三
八年来,“保险+期货”项目规模持续扩大,风险保障水平稳步提高。期间,“保险+期货”并未停下创新的步伐,衍生出了多种形式的“保险+期货+N”模式,各具特色,百花齐放。作为我国期货市场服务“三农”的新探索,当前“保险+期货”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愈发显著,已成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力量。
创新驱动发展,“保险+期货”从有到优
聚焦基层困境,满足实际需求,“保险+期货”成为践行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产业与金融良性循环的成功实践。自2015年以来,“保险+期货”在品种、规模和模式上均实现了创新。
新湖瑞丰总经理助理廖翔云表示:“当前‘保险+期货’在多方努力与支持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实现了由‘零星分散’到‘县域覆盖’、由‘单一支持’到‘多方共担’、由‘种植单业’到‘种养两业’的转变。从保险公司和期货公司的参与,扩展到龙头企业、银行等机构的共同参与;从普通农户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再到涉农企业,覆盖的涉农主体越来越广泛;从价格险到收入险,再到利润险,险种日益丰富。”
在保障品种上,随着期货品种的不断增加,“保险+期货”的覆盖面也在持续扩大。种植类保险从玉米、白糖、橡胶等品种,扩展到苹果、红枣等区域性品种,以及养殖类的鸡蛋、生猪等。大地期货衍生品部总经理林唯玮指出,特别是在养殖类项目中,可以通过将多个品种按比例拟合成各类成本、利润指数,以满足农户的多样化需求。
此外,“保险+期货”今年还实现了品种的跨界对冲。银河期货副总经理郝刚介绍,酥梨是河南省宁陵县的特色产业,当地农户对风险分散的需求强烈。然而,酥梨作为非标品种,无法直接参与“保险+期货”试点。通过研究发现,酥梨与苹果的价格关联度高达84%,因此借鉴“保险+期货”模式,完善了酥梨价格保障机制,通过购买苹果场外期权的形式帮助当地农户规避酥梨种植风险。
在覆盖范围及保障规模方面,增点扩面一直是各商品期货交易所努力的方向。为了让更多农户享受到金融创新带来的红利,从零星“小项目”试点开始,逐渐开展县域覆盖的“大项目”。
郝刚表示:“自2018年以来,银河期货连续六年助力甘肃省静宁县开展郑商所苹果‘保险+期货’试点项目。2019年,项目升级为县域全覆盖,并以此为抓手,协助静宁县打造苹果百亿级产业链,形成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静宁县也成为全国首批中央财政支持的‘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
创新是“保险+期货”模式的核心。林唯玮认为,八年间,“保险+期货”最重要的创新是从价格险发展到收入险。价格险主要保障农产品的价格,而收入险则兼顾了价格和产量,这是农业生产收入的两个核心要素。
在“保险+期货”的发展过程中,逐步演变出“保险+期货+N”模式,通过期货工具将产业链各环节紧密结合,形成金融服务农业产业链的完整闭环。廖翔云举例说,“保险+期货+订单农业”模式解决了农业经营者销售难的问题;“保险+期货+信贷”模式将保单作为增信手段,解决了农业经营者的融资难问题;“保险+期货+融资租赁”模式则通过保单增信功能,适当降低承租主体的租金,该模式中也可引入农业担保公司等主体。
金融科技的加入也为“保险+期货”注入了新的活力。郝刚介绍,银河期货开展了“保险+期货+AI”试点,解锁了“科技助农”的新模式。在辽宁省海城市的生猪“保险+期货”项目中,他们使用了AI物体识别技术,当生猪数量出现异常减少时,系统会自动报警,减少了生猪数量造假的情况,并融合了生猪养殖保险产品和价格保险产品,初步实现了两个产品保险责任的相对统一。
未来前景广阔,创新之路越走越宽
经过八年的创新探索和持续推进,“保险+期货”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不断在“做加法”。林唯玮表示,前几年“保险+期货”重在模式丰富与创新,期货公司利用灵活的场外期权产品设计出了各种个性化产品,银行等机构的参与也丰富了试点模式的内涵。随着“保险+期货”模式的深入推进,社会各界对其的关注度与认可度越来越高,农户对运用金融工具进行风险管理也愈发得心应手。但与此同时,监管对其规范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当下“保险+期货”不应再简单地追求规模扩大。
林唯玮认为,“保险+期货”的本质是农业保险,与传统农险的差别在于其理赔依据是公开、公允的期货价格。它是以农业保险为基础,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再保险,让期货市场逐渐融入农业保险这一农业风险管理模式中去。她指出,“保险+期货”未来发展的趋势是标准化,即开发标准化的产品、建立标准化的体系。
一方面,我国“大国小农”的国情农情决定了成熟可推广的农业保险必须是标准化的产品,这样既利于农户理解参与,也能降低参与的成本。另一方面,“保险+期货”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是获得财政资金的长效补贴,需要有统一规范的农险产品作为支撑。标准化产品是“保险+期货”与财政补贴高效对接的先决条件。目前市场上的“保险+期货”项目都是一批一批承保,如果有了标准化产品,农户可以随时根据自己的风险管理需求去购买产品。
对于“保险+期货”未来的创新之路,郝刚表示,现有的创新都是在以农产品为主的“保险+期货”模式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未来希望能在试点品种上进一步创新,适当开展一些针对工业企业的工业品“保险+期货”项目。同时,也希望在工业品“保险+期货”项目开展后,能够推动“保险+期货”从模式化向工具化转变,实现更深层次、更丰富的工具化应用。(本系列完)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