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期货创历史新高,后市展望现分歧
AI导读:
1月15日,多晶硅期货主力合约创历史新高,分析师对价格走势存在分歧。孙伟东认为受现货成交价格上涨影响,王彦青指出基本面支撑有限。市场期待春节后需求复苏,但价格上行仍面临阻力。
1月15日,多晶硅期货市场迎来了新的里程碑,主力合约在盘中一度攀升至44640元/吨的历史新高,最终收盘价为44225元/吨,实现了1.58%的涨幅。
关于多晶硅期货价格此番强劲走势的原因,东证期货有色金属首席分析师孙伟东指出,这主要受现货市场价格上扬的推动。据透露,龙头硅料厂与头部硅片厂的N型致密料最新成交价为42200元/吨,环比上周上涨1000元/吨,并较2024年12月下旬的大单成交价高出2000~3000元/吨。尽管此次成交为下游的小规模补货,实际采购量有限,但市场传言如“光伏行业再度召开高级别会议”、“能耗相关政策将密集出台”以及“电建项目中标价格即将公布”等消息,也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市场情绪。
现货市场方面,硅业分会最新数据显示,本周N型复投料的成交区间为39000-45000元/吨,均价为41700元/吨,涨幅较上周有所收窄。
中信建投期货光伏首席分析师王彦青同样认为,多晶硅期货的上涨得益于基本面的支撑。一方面,近期工业硅价格的小幅反弹为多晶硅提供了成本支撑;另一方面,上游企业的减产与挺价策略也促使多晶硅市场逐渐回暖。然而,王彦青也指出,受需求疲软和库存压力的限制,工业硅的涨幅有限,进而多晶硅的成本支撑力度也可能较为有限。此外,多晶硅下游硅片环节的库存充足,备货需求减弱,同时组件环节的低迷也产生了不小的负反馈压力,整体而言,现货市场的上涨动能相对有限。预计后市上下游将逐步陷入僵持。
从光伏产业链整体来看,孙伟东认为,短期内基本面并不支持多晶硅价格的持续上涨。多晶硅库存高企,2025年1月的排产量预计为9万吨,而硅片排产量预计为46GW,多晶硅库存本身偏高。根据SMM的数据,截至1月10日,多晶硅工厂库存为23万吨,加上下游原材料库存,硅料全行业库存超过40万吨,下游并不急于采购硅料。同时,多晶硅价格难以向下游顺畅传导,尽管硅片经过前期的大幅去库后成交价格有所上涨,但春节前光伏产业处于需求淡季,且组件库存水平较高,导致组件价格承压,电池片价格难以大幅上涨。
展望后市,孙伟东表示,市场对春节后的需求复苏和价格回暖充满期待。若春节后终端需求向好,组件涨价预期释放,电池片、硅片库存水平适中,下游便具备涨价的动能。多晶硅短期排产变化不大,即使考虑春节后部分北方产能复产,预计3—5月单月排产在10万—11万吨之间,市场仍有望进入去库存状态,这有利于多晶硅价格的上涨。
然而,王彦青则认为,目前多晶硅期货价格的顶部已基本显现,短期上涨动能或将减弱。从交割品套利角度看,本周硅业分会P型料的最低报价为32000元/吨,相较于期货盘面的44225元/吨存在12225元/吨的贴水。若不考虑交割成本,P型料现货贴水幅度大于期货替代交割品的升贴水水平,若套利机会显现,未来P型菜花料进入期货市场流通将有利可图,卖方力量或将显著增强。因此,短期来看,受较弱下游需求的影响,多晶硅期货进一步上行仍面临阻力。但长期来看,多晶硅行业底部回升趋势较为明确,未来价格有望缓慢上行。
浙商期货新能源项目部部长陆诗元也对此表示了看法,他指出,虽然从基本面来看,多晶硅的产能相对于光伏装机需求存在明显供过于求的情况,且当前库存处于高位,但行业自律限产的消息不断提振市场情绪。同时,多晶硅环节的产能集中度也是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中最高的,且当前库存主要集中在上游生产厂家手中。由于距离首个合约交割还有一定时间,交割细则也还在征求意见阶段,现阶段来看,多晶硅期货市场更多地是按照卖方意愿定价。期货价格的向上突破,有利于测试上游生产企业愿意以何种价格将符合交割要求的产品通过套保或期现的方式转移到市场中去,这体现了期货市场的价值发现功能。
此外,陆诗元还提醒称,多晶硅行业长期缺乏贸易环节的情况可能会在期货上市后有显著改变。未来,这可能会考验下游厂家对贸易商的接纳程度,并引发货权转移带来的定价话语权转变以及可能的价格波动。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