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我国对美国大豆、玉米等农产品加征关税,加速粮食进口多元化,提升粮食自给水平、储备调控能力和节约减损能力。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稳产增产,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坚实支撑。

我国对美国大豆玉米、小麦等农产品加征关税,是应对美国“关税大棒”、维护国家利益的必要举措。来自美国的粮食进口量大幅下降,这不仅未影响国内粮食稳定供应,反而加速了粮食进口多元化进程,进一步提升了粮食自给水平、粮食储备调控能力和粮食节约减损能力,增强了国内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确保粮食安全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长期以来,我国粮食存在结构性短缺问题,需进口粮食进行调剂。入世初期,我国大豆、玉米进口超90%依赖美国,这一单一渠道风险凸显。2003年,美国发动大豆贸易战,导致国内部分压榨企业破产,外资趁机控制国内大豆压榨产业链。这一教训促使我国加快构建多元供给体系,巴西成为我国大豆和玉米的最大进口来源地,澳大利亚成为小麦最大进口来源国,降低了对美国关键品种进口的依赖风险。目前,美国高粱、玉米、大豆等粮食进口量占我国粮食消费量的比重很低,且多为饲料粮,可替代性强,国际市场供应充足。

我国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推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去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同时,实施大豆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大豆产量连续三年保持在2000万吨以上,油料产量稳步增加,提高了自给率,增强了国际粮食贸易议价能力。今年,我国将继续稳定水稻、小麦生产,因地制宜发展薯类杂粮,巩固提升大豆产量,同步提升油料自给能力,确保粮食稳产增产,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大局稳定提供坚实基础。

我国已初步建立起政府储备与社会储备相结合的粮食储备体系,粮食库存充足、结构优化,口粮储备保持较高水平,兼顾玉米、大豆等品种,成品粮保障水平不断提升。一旦市场供应紧张,可通过释放储备粮满足需求。此外,还需健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全链条监测预警体系,实现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处置,确保价格稳定。

深入实施粮食节约行动,有效降低粮食各环节损失,等同于增加粮食产量,降低进口依赖。例如,实施全谷物行动,推动从过度加工向适度加工转型,提高粮食资源利用率。发展粮食精深加工,利用加工副产物深耕谷物油产业,提高食用油自给率。实施饲用豆粕减量替代行动,推广低蛋白日粮技术,利用多种替代品降低豆粕用量,从而减少大豆进口。

总之,只有强化底线思维,运用好政策组合拳,在应对外部冲击的同时,锻造内生动力,通过进口多元化、产能挖潜、储备调控、全链减损等举措,才能不断提升粮食安全保障水平,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坚实支撑。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