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日,我国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2月粮食进口量大幅下滑35.2%,其中谷物及谷物粉进口下降74.3%。市场人士预计今年进口量将继续下降,国产谷物性价比抬升,价格稳中有升。尽管进口量下滑,预计未来国内粮食价格仍将保持合理水平。

  近日,我国海关总署发布了最新的粮食进口数据,今年1月至2月,我国累计进口粮食1736万吨,与去年同期的2677.7万吨相比,降幅达35.2%。其中,谷物及谷物粉累计进口343万吨,与去年同期的1374万吨相比,下降了74.3%。这一数据引发了市场广泛关注。

  据广东华南粮食交易中心统计,今年1月至2月,我国小麦及小麦粉进口11万吨,同比减少95.6%;大麦进口169万吨,同比减少37.6%;玉米及玉米粉进口18万吨,同比减少97.1%;高粱进口101万吨,同比减少37.5%。各类粮食进口量均出现大幅下降。

  去年,我国谷物及谷物粉进口5019万吨,同比减少15%。自去年8月以来,进口量更是逐月下降,至今年2月,累计进口谷物及谷物粉1532万吨,同比减少61%。这一趋势预计将持续。

  据美国农业部2025年2月最新预测,2024/2025年度中国谷物进口量将大幅下调,玉米和小麦进口量预计分别为1000万吨和800万吨,较过去四年平均水平分别降低57%和32%。同时,大豆进口量预测值也调为1.09亿吨,比上年度减少2.7%。

  值得注意的是,进口粮食的价格优势也在减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数据显示,2月谷物价格指数环比上涨0.7%。玉米等国内外价差持续缩小,小麦、玉米进口到岸税后价与国内价格差距收窄。华东港口玉米价格甚至低于美国高粱进口到港均价,进口高粱价格优势消失。

  市场人士预计,今年我国粮食进口量将继续下降。国内玉米、小麦、豆粕等大宗农副产品市场价格稳中有升,与进口量减少密切相关。国产谷物性价比抬升,进口谷物替代作用减弱。

  南北港口国产玉米顺价销售,市场结构发生变化。种植大户表示,将扩种玉米和小麦,规避价格波动风险。尽管进口谷物数量降幅大,但国产谷物单产、总产量增加,市场看涨情绪不强。

  现阶段,国内小麦、玉米市场基层粮源偏少,但库存偏高。新季小麦长势良好,春播玉米及大豆面积预计增加。因此,尽管进口量下滑,预计未来国内粮食价格仍将保持合理水平,运行平稳。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