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棉纱产业风险管理交流会探讨棉花期货作用
AI导读:
近日,上海国际棉花交易中心联手恒力期货主办的棉花/棉纱产业风险管理交流会在上海召开。会上深入探讨了棉花市场形势、宏观格局变化及全球供需展望,提出涉棉企业运用衍生工具进行风险管理的见解,强调棉花期货的价格影响力和风险管理功能。
近日,由上海国际棉花交易中心携手恒力期货主办,山东卓创资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卓创资讯)、上海纺投贸易有限公司协办,以“稳企安农护航实体”为主题的棉花/棉纱产业风险管理交流会在上海圆满举行。会上,众多行业及市场专家深入剖析了棉花市场的新形势、宏观格局的变化以及全球供需的未来展望,并就涉棉企业如何有效利用衍生工具进行风险管理给出了深刻的见解。
恒力期货副总经理戚永刚在致辞中指出,棉花期货经过多年的发展,其价格影响力日益增强,不仅能准确反映棉花产业的供需状况,为市场参与者提供至关重要的参考价格,更为我国棉花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风险管理工具。
卓创资讯农业事业部总经理韩健表示,当前全球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受天气变化、政策调整及国际政治局势等多重不确定性因素影响,棉花价格波动频繁且剧烈,棉纺织产业链各环节的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价格风险。
戚永刚强调:“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充分利用衍生工具的价格发现、风险管理等功能,能够帮助企业有效锁定价格,规避潜在的价格风险,实现稳健经营。”
卓创资讯高级分析师高飞堂指出,棉纺产业在种植、加工、纺织和终端等各个环节均面临不同挑战。种植环节面临水资源短缺、补贴成本高昂和品种繁多等问题;加工环节则面临产需不匹配和利润下滑的困境;纺织环节受到市场竞争加剧和消费降级的影响;终端企业则面临贸易摩擦、非棉替代品冲击和国际竞争加剧等多重问题。
据美国农业部(USDA)展望论坛预测,2025/2026年度全球棉花产量预计将减少3.5%,降至2541万吨,而消费量预计将增长2.1%,达到2591万吨,创下近五年新高。总体来看,全球棉花市场将呈现小幅去库存状态,预计最终库存量将下降2.84%,至1657万吨。
然而,上海国际棉花交易中心市场发展部总监汪前进认为,这一预测或许过于乐观。他提到,美国加征关税等外部因素将对棉花消费市场产生不利影响,预计全球棉花产量可能下滑2%~3%,而消费预期则可能仅增长1.5%左右。
恒力期货棉花高级研究员吴新扬建议,相关产业企业可以在日常生产运营中引入基差贸易模式。他认为,这种交易模式有助于弱化买卖双方对绝对价格的矛盾,通过固定升贴水基差报价和期货合约点价,企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锁定采购成本或销售利润。此外,期权作为一种重要的衍生工具,能够为涉棉企业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风险管理方案。期权买方享有有限的亏损保障(即仅损失权利金),而卖方则可通过收取权利金来增加收益。
上海国际棉花交易中心常务副总经理姬广坡补充说,部分现货企业还可以通过期现仓单流转来降低库存成本。由于期货持有成本相对较低,企业可以通过将棉花现货库存转为期货仓单的方式,有效降低库存成本。
本次交流会旨在为棉纺织产业链各方搭建一个高效的信息交流平台,共同探索在当前复杂市场环境下棉花产业风险管理的有效路径。
郑商所上海服务与发展中心负责人表示,未来,郑商所将继续开展此类市场培育活动,推动棉纺织产业充分利用期货期权工具,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