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箔行业2024年陷巨亏,2025年能否走出低谷?
AI导读:
2024年,国内铜箔行业经历产能快速扩张后进入“阵痛期”,多家企业由盈转亏,行业巨头深陷巨额亏损。主要原因为铜箔市场供需严重失衡,导致加工费大幅下降。展望2025年,铜箔行业或将逐渐走出低谷,但具体取决于下游需求及产能出清情况。
经历了近两年的产能快速扩张后,国内铜箔行业于2024年迈入“阵痛期”,企业业绩普遍由盈转亏,多家行业巨头更是深陷巨额亏损泥潭。
2月25日,嘉元科技(688388.SH)发布业绩快报,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达到65.43亿元,同比增长31.69%,然而利润总额却亏损2.66亿元,同比减少1180.74%。此前,诺德股份(600110.SH)也已预告,2024年公司净亏损将达到3.1亿元左右;中一科技(301150.SZ)预计2024年扣非净利润亏损1.17亿元至1.58亿元。铜箔市场供需严重失衡是导致企业增收不增利的主要原因。
海通证券发布的研报指出,2024年国内电解铜箔需求量预计为99.9万吨,而年底国内电解铜箔总产能预计将高达211.3万吨,产能过剩现象明显。
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电子铜箔材料分会秘书长刘文成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24年国内锂电池产量保持高速增长,但铜箔企业却全面亏损,主要原因在于产能严重过剩,导致铜箔加工费大幅下降。展望2025年,我对铜箔行业发展持谨慎乐观态度,一方面锂电池产量的快速增长可能使铜箔加工费小幅回弹;另一方面,行业将进入优胜劣汰阶段,可能出现并购重组事件,淘汰部分竞争力较弱的企业。”
铜箔行业龙头全面亏损
根据嘉元科技公告,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5.43亿元,同比增长31.69%;营业利润亏损2.63亿元,同比减少1022.87%;利润总额亏损2.66亿元,同比减少1180.74%;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亏损2.2亿元,同比减少1259.39%。
在铜箔行业的下行周期中,亏损的企业并非只有嘉元科技一家。记者梳理发现,包括嘉元科技、诺德股份、中一科技、铜冠铜箔、德福科技在内的五家国内铜箔上市公司,在2024年均出现由盈转亏的情况,亏损额度从7200万元到3.75亿元不等。
其中,诺德股份预计2024年净亏损将达到3.1亿元左右,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亏损更是达到3.75亿元左右。中一科技预计2024年归母净利润亏损7200万元至9800万元,扣非净利润亏损1.17亿元至1.58亿元。铜冠铜箔预计2024年归母净利润亏损1.46亿元至1.8亿元,扣非净利润预计亏损1.71亿元至2.05亿元。德福科技预计2024年归母净利润亏损2.19亿元至2.45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2.13亿元至2.4亿元。
上述企业均表示,亏损的主要原因是铜箔市场竞争激烈导致加工费下降,产品毛利率下滑。嘉元科技指出,受锂电铜箔行业竞争影响,铜箔加工费大幅下降,产品毛利率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诺德股份则表示,受国内宏观经济及海外贸易战、关税壁垒等影响,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放缓,铜箔市场竞争激烈,加工费大幅下降且处于低位,公司利润空间被压缩。此外,铜箔主要原材料铜的价格在2024年总体呈上升趋势,导致公司铜箔实际生产成本增加。
为应对国内市场供需失衡带来的竞争压力,不少企业正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以增加利润空间。嘉元科技表示,公司一方面在持续优化铜箔产品结构,提高高附加值产品的占比;另一方面正在积极挖掘国外潜在市场,加强海外市场的布局。今年1月,嘉元科技宣布与国际知名电池厂商建立合作关系,签署采购订单,向其供应锂电铜箔。
“虽然目前企业还普遍处于亏损状态,但市场需求量总体在不断提升。”嘉元科技方面表示。
铜箔行业能否在2025年走出低谷?
铜箔作为锂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新能源和储能产业的兴起,国内电解铜箔市场迎来了高速发展。然而,在经过两年的产能快速扩张后,国内铜箔市场已经出现了供过于求的情况。
根据海通证券发布的研报,2024年中国电解铜箔需求量预计为99.9万吨,其中锂电铜箔为61.8万吨,电子电路铜箔为38.2万吨。而到2024年底,国内电解铜箔总产能预计将达到211.3万吨,其中锂电铜箔为141.4万吨,电子电路铜箔为70.2万吨。国内电解铜箔产能处于过剩状态。
供需失衡甚至引发了行业加工费的恶性竞争。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电子铜箔材料分会于2024年10月进行的调研显示,当时国内锂电池铜箔产品加工费的成本区间在20元—22元/千克,电子电路铜箔加工费成本区间在16元—18元/千克。然而,行业内不少企业铜箔产品售价已经严重低于变动成本,个别企业为了获取订单,甚至出现销售加工费低于10元/千克中标的情况。
刘文成表示:“目前铜箔行业加工费已经有所回升,2025年的上涨幅度将取决于下游需求。根据机构预测,2025年锂电池产量还将保持两位数增长,因此2025年铜箔加工费可能还会小幅上涨。”海通证券研报也提到,铜箔行业整体加工费进一步下降的可能性较小。但由于目前整体产能仍处于过剩状态,因此大幅涨价的可能性也不大。
展望2025年,该研报认为,一方面随着产能逐渐出清,行业将向头部企业集中,头部企业将率先实现减亏或扭亏;另一方面,行业目前已进入成本支撑阶段,企业盈利承压。随着产能逐渐出清,供需关系将得到改善,整体产能出清或将持续至2025年。
刘文成认为,2025年铜箔行业走出低谷可能通过三条路径实现:一是行业优胜劣汰加快,淘汰一批老旧产能;二是随着新能源、储能以及低空经济、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发展,下游电池需求将继续增长,从而消化过剩产能;三是行业可能出现并购重组事件,淘汰部分不具备生存能力的企业。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