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原油综合进口到岸价格指数显示,3月10日-3月16日,中国原油综合进口到岸价格指数下跌。当前国际原油市场整体呈震荡走势,供应端利好支撑仍存在,需求端的压力虽未消除,但市场担忧情绪有所缓和。预计原油市场维持区间震荡走势,市场焦点仍在“OPEC+”政策调整、美联储货币政策动向以及全球经济复苏进程。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霍星羽)海关总署全球贸易监测分析中心和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3月19日联合发布的中国原油综合进口到岸价格指数显示,3月10日-3月16日,中国原油综合进口到岸价格指数为126.89点,周环比下跌1.54%,同比下跌11.83%。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最新库存数据揭示,截至3月7日当周,美国商业原油库存增加144.8万桶至4.3522亿桶,较五年同期平均水平低约3%;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WTI原油期货交付地库欣原油库存减少122.8万桶至2446.9万桶。

  当前,国际原油市场震荡不止,供应端利好犹存,需求端压力未解,但市场情绪有所缓和。

  供应端方面,“OPEC+”政策调整及地缘风险继续引领市场预期。市场传言“OPEC+”可能进一步延长或强化减产,以应对全球经济放缓,同时部分成员国产量不确定性加大,整体供应趋紧。此外,俄乌停火谈判取得进展,市场对区域性供应中断的担忧下降,美国原油产量维持高位,页岩油供应恢复迅速,部分缓解“OPEC+”减产带来的紧张。

  需求端表现各异,全球经济前景不明朗,制约原油需求复苏。美国原油库存略超预期,成品油消费季节性回升,但经济放缓担忧持续,美联储货币政策动向备受瞩目。中国经济数据向好,制造业活动回暖,带动原油需求恢复,但美欧贸易紧张,引发全球贸易放缓担忧,影响全球能源需求预期。

  短期内,原油市场预计维持震荡,焦点在“OPEC+”政策、美联储货币政策及全球经济复苏。若“OPEC+”减产有力或经济数据向好,油价或上行;反之,若美联储紧缩政策持续或美欧贸易摩擦升级,或对原油市场信心和需求端带来新压力。

  截至3月14日收盘,Brent原油期货环比上涨0.31%至70.58美元/桶,WTI原油期货环比上涨0.21%至67.18美元/桶,上海期货交易所原油期货环比上涨1.71%至516.2元/吨。机构投资者对Brent和WTI原油期货净多头头寸涨跌互现,显示对未来油价走势分歧较大。

  现货市场方面,3月14日,迪拜原油价格为71.64美元/桶,周环比上涨0.93%;阿曼原油价格为71.74美元/桶,周环比上涨1.06%。

  文:霍星羽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